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肿瘤疾病,属于恶性肿瘤范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I-IV),其中I-II级归为低级别胶质瘤(Low grade glioma,LGG),III-IV归为高级别胶质瘤(High grade glioma,HGG)。由于脑胶质瘤具有恶性肿瘤特性,且容易造成神经功能损害甚至危急患者生命等不良后果,这为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目前关于脑胶质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这使该疾病的根治性治疗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挑战;因此,全球针对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是以手术切除为基础,辅助放射、化学药物和靶向治疗等的综合性治疗策略,其中手术目的包括对肿瘤组织取活检或者切除以达到明确诊断,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脑胶质瘤的切除范围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和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尽管肿瘤的扩大切除可能为患者带来更好预后,但过多的切除同样可能造成或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而引起肢体瘫痪、长期植物生存状态甚至死亡。因此,如何在术中做到肿瘤的可视化以达到最大范围的肿瘤安全切除是当前神经外科治疗脑胶质瘤所面临的巨大难题。现在多种多样的成像技术被应用于术中以辅助手术医生对肿瘤进行定位、边界判定、功能区保护以及残余肿瘤的判断及鉴别,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所以,对术中成像技术的研究以改善术中肿瘤可视化困境,达到脑胶质瘤最大限度安全切除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术中超声(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IOUS)是目前研究较为热门的一种术中成像辅助技术,其具有实时、无创、可反复、成本低廉、易操作等优势,能对显微镜下无法发现的残余肿瘤组织进行判断,为术者提供实时的手术指导和更准确的残余肿瘤判断。所以,我们试图分析术中超声指导脑胶质瘤切除中的价值;探讨术中超声与术后早期MRI比较,对残留肿瘤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预测价值,以及与脑胶质瘤完全切除相关的因素。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了我院神经外科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期间55例行幕上脑实质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分成两组,一组是在传统显微外科手术方法的基础上辅以术中超声指导手术,而另一组使用传统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手术。两组患者根据肿瘤是否位于功能区,决定是否使用术中导航辅助,其余术中荧光、脑功能监测等术中辅助技术设备未使用。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术前和术后MRI结果、术前和术后KPS评分、术中超声使用情况、肿瘤切除范围等。结果:通过对上述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1)超声组的全切率高于对照组;(2)超声组患者的残余肿瘤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KP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4)术中超声对肿瘤残余情况的诊断灵敏度为0.50,特异度为0.857,阴性预测值为0.571,阳性预测值为0.818;(5)肿瘤的体积大小与是否位于功能区是影响脑胶质瘤全切除率的显著预测指标。结论:术中超声在判断残余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优于传统显微手术,可以显著降低残余肿瘤体积,提高胶质瘤的全切率;术中超声扩大切除肿瘤不会增加神经功能损害风险,有利于实现安全扩大切除;术中超声不是实现肿瘤全切的显著的预测指标,肿瘤体积大小与是否位于功能区是实现总切除的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