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长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童话中表现的成长更多的是指现代意义上的青春期成长,即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人类学研究表明:原始社会以成年仪式来确定成年,赋予参与者以明确的社会身份及相应职责,成年仪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离--过渡--聚合。人类的原始叙事(神话)都有其仪式原型,神话是仪式的注解。英雄历险神话与传奇几乎都拥有相同的结构模式:出走--考验--回归,是“成人仪式所代表的公式的扩大”,也是童话中成长母题的叙事情节结构原型。它反映了人类主体地位的确立和自我意识的萌芽,表达了远古人类对张扬自身的力量的渴望;在口耳相传、集体创作的民间童话中,成长故事程式化的情节结构犹如成长仪式的复演,但却充分展示了现代工业文明发生之前的人类世俗生活情态,体现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成长母题下表现的更多地是人生经验和价值观念的传承;浪漫主义思潮催生了以安徒生为标志的现代童话的出现,童话成了作家情感的载体、梦境的寄托;“儿童”的发现又使童话中的“成长”走向心灵,对“成长”的内涵有了更为丰富的挖掘,种种意识形态的介入使“成长仪式”发生了形变,表现了现代人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和思考;而当代欧美国家的童话由于深受后现代之风影响,传统少年英雄的成长模式、女性成长模式被颠覆,成长者形象被改写。体现了进入后工业时代的西方人对传统的二元对立文化模式的反思,“成长”更多地成为人的一种处境,一种隐含着丰富社会意义的生存状态,展现了人类在成长历程中对丢失了的和谐的精神家园的追求。因此,童话中的成长母题正如文化人类学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它反映出人类的存在,其文化意义的嬗变过程正是以象征的方式集中而概括地表现了历史长河中的人类在精神境遇中艰难探索的过程。童话中“成长”母题的表现永远是人们对理想生命状态的追寻,它为跋涉在成长路上的人们提供希望的亮色和不竭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