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与子宫内膜发生“黏附-侵袭-血管生成”这三个病理过程密不可分。阻断三者之一,可以控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情进展。而ICAM-1、MMP-2、VEGF分别是这三个过程中的关键因子。本实验运用细胞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分别分离培养出对照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间质细胞,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这三组细胞中ICAM-1、MMP-2、VEGF的mRNA表达情况。再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少腹逐瘀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分泌ICAM-1、MMP-2、VEGF的影响。探讨少腹逐瘀汤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原因,临床上为应用少腹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取10例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为研究组,取10例单纯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子宫内膜为对照组,培养出各组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2.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出各组第4代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ICAM-1、MMP-2、VEGF的mRNA表达情况。3.在第4代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间质细胞中加入浓度分别为20g/L、10g/L、5g/L、2.5g/L、1.25g/L、0.625g/L、0.3125g/L的少腹逐瘀汤。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加药后在位内膜、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及培养基中ICAM-1、MMP-2、VEGF的mRNA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检测结果:ICAM-1:异位内膜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ICAM-1mRNA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组,而在位内膜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MMP-2:异位内膜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MMP-2mRNA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组,而在位内膜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VEGF:异位内膜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VEGF mRNA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组,而在位内膜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少腹逐瘀汤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检测结果:在位内膜组:加药后,细胞及培养基中ICAM-1、MMP-2、VEGF mRNA的表达均较未加药组下降。异位内膜组:加药后,细胞及培养基中ICAM-1、MMP-2、VEGF mRNA的表达也较未加药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这种下降的趋势与加药浓度密切相关。在位内膜组:当浓度增加至5g/L时,ICAM-1、MMP-2、VEGF的mRNA表达下降至低谷,随着浓度增加,ICAM-1、MMP-2、VEGF的mRNA表达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不大,且始终低于未加药。异位内膜组:当浓度增加至5g/L时,ICAM-1、MMP-2、VEGF mRNA的表达均下降至低谷。随着浓度增加,3个因子的表达上升,但幅度平缓,仍低于未加药组。结论 1.作为“黏附-侵袭-血管生成”这三个步骤中的重要因子,ICAM-1、MMP-2、VEGF的分泌在对照组、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差异显著,说明这3个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定少腹逐瘀汤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指标。2.少腹逐瘀汤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与干预“黏附-侵袭-血管生成”这三个程序之一有关,但具体通过干预哪一步骤治疗疾病需要进一步研究。3.低剂量的少腹逐瘀汤作用于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细胞形态及数量无明显改变,说明少腹逐瘀汤安全性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