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全脑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比较发生和不发生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c,DCI)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在急性期血流灌注的不同点,评价早期CTP检查预测DCI的价值,探索DCI的早期血流灌注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期间30例aSAH患者的全脑CTP和临床住院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72h内行全脑CTP,后处理重建生成参数伪彩图,包括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通过肉眼观察各参数伪彩图,定性诊断有否存在灌注减低。测量两侧对称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及基底节、丘脑、分水岭区等共32个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灌注参数值。计算所有ROI各参数的均值作为全脑灌注绝对值,选取最低CBF、CBV和最高TTP、MTT定义为最低灌注绝对值。计算两侧对称ROI的CBF、CBV的比值(低值/高值)和TTP、MTT的差值(高值-低值),即参数相对值,即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ean transit time,rMTT)及相对达峰时间(Relative time topeak,rTTP)。以各参数相对值的均值描述全脑灌注对称性;选取最低rCBF、rCBV和最大rTTP、rMTT描述最显著不对称性;计算前后分水岭区各参数相对值的均值描述分水岭区对称性。将研究对象分为DCI组与n-DCI组。比较两组CTP的定性诊断、全脑灌注绝对值、最低灌注绝对值、全脑灌注对称性、最显著不对称性及分水岭区对称性的差异。 结果: 纳入的30例患者中,DCI组9例,n-DCI组21例。定性诊断结果显示,DCI组在CBF图上存在较多阳性病例(P<0.05),而在其余CTP参数图上无统计学差异。DCI组与n-DCI组的全脑灌注、最低灌注的CBV、CBF、TTP及MTT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DCI组较n-DCI组全脑对称性的rCBF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的rCBV、rTTP及rMTT无统计学差异。DCI组较n-DCI组最显著不对称性的rCBF降低(P<0.01),且较全脑对称性rCBF具更显著统计学差异,但rCBV、rTTP及rMTT亦无统计学差异。DCI组与n-DCI组的分水岭区灌注对称性rCBV、rCBF、rTTP及rMTT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aSAH急性期两侧半球CBF的不对称改变有助于预测DCI的发生,且这种改变更可能是局灶性的异常。全脑CTP能够检测aSAH急性期脑微循环的改变,对DCI发生机制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