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声唱法诞生于十六世纪末意大利。历经四个世纪的追求与发展,美声唱法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认可,成为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声乐艺术中的璀璨瑰宝。作为一种“舶来品”,美声唱法上个世纪始传入我国,短短数十年间,其理论与实践在国内均取得骄人成果,其发展进步有目共睹。硕果弥足珍贵,然现状却亟待反思:目前大众人群对美声唱法缺乏认同感,以致形成美声唱法感染力不够,“曲高和寡”的现状;国内诸多大众化演出团体拒绝美声唱法歌手,许多才华横溢的美声歌手被长期闲置;因国内发展空间不足之故,众多美声唱法歌唱家成名后遂转战异乡。由此观之,如何使美声在与大众的审美契合中实现自身价值,如何实现马克思所提出的“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的目标,乃当务之急。然美声与中国传统音乐的融合创新乃目前国内声乐理论研究主流;间或研究美声大众化者,也仅从普通话发音与美声发声方法角度出发,研究二者的融合技巧;又或从美学侧面研究中国人的审美倾向。而关于美声唱法大众化探讨的优质文章实属凤毛麟角。基于此,本文将从宏微观尽可能多的角度出发,深入探究此课题以填补该领域空白。本文通过对历年央视春晚美声类节目的调查及川渝四所高校100名在校本科及研究生的“关于美声唱法的问卷调查”分析,力图揭示美声唱法大众化遭遇停滞之现实;继而通过美声唱法特点剖析,对美声唱法之美进行诠释。藉由美声之美却不受大众欢迎问题的研究,逐步开启后续探讨。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民族审美性格、音乐欣赏与审美文化之异同,兼议流行音乐对美声唱法的冲击,旨在探索美声唱法边缘化根源所在。在原因探析基础上,本文对美声唱法大众化的未来走向作了进一步探究,并为推动美声大众化的发展以及美声唱法需要做出的调整提出几点肤浅建议。美声之美诚可欣赏,只是美声唱法需要与时俱进地做出改变而已,即所谓“美可美,非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