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逐步趋向于模式化、均质化发展,导致城市特色不明显,传统文化消失殆尽,出现“千城一面”的单一模式。与此同时,为了加速城市发展、美化城市形象,老城区中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的街区面临着拆除或重建的局面,但这类历史遗迹在重建时由于资金、技术、政策等影响,很难做到“修旧如旧”,完完整整的传承历史文化。而少数在大拆大建中“幸免于难”的历史文化街区,也因基础设施老化等原因沦为城市中的“棚户区”。在城市化过程中传承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各级政府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历史文化街区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并积极探寻有效的保护与复兴方法。相较于西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起步较晚,于20世纪80年代才正式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并着手保护。虽然发展至今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如相关的法律法规基本健全,保护实践也在不断深化、改善,但总体来说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保护体系。景德镇是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悠久的陶瓷文化造就了城市独特的形态和风貌。但随着城市不断发展,极具特色的老城区逐渐被现代化的新城区所取代,区域内大量的历史文化街区也因环境变迁、保护不当等原因造成历史遗迹流失。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找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景德镇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与复兴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课题以景德镇市毕家弄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结合上层规划与SWOT分析,将“保护名城风貌,弘扬名城文化”作为保护与复兴的主题。同时在遵循原真性、整体性等保护原则的基础上,吸取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经典案例的有效措施,针对毕家弄的人居环境和旅游开发提出适当的规划方案,并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近期规划的重点,分步骤、分阶段的完成毕家弄的保护与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