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前镇痛极其重要。从入院至手术期间,多数患者在被搬运、检查和治疗的过程中要忍受中度以上的疼痛,且老年患者多合并心脏,呼吸系统等疾病,对此期间疼痛的处理往往缺乏重视,控制不佳将对全身凝血、免疫炎性反应产生一系列影响,势必延长术前等待时间,甚至丧失手术机会,不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及总体预后。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Ultrasound-guided 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UGFICB)可用于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术期镇痛,在多模式镇痛管理中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但目前的研究结果提示单次UGFICB无法完全覆盖患者入院到术前的等待时间。纳布啡复合局麻药可使外周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显著延长,减少镇痛剂用量,且无副作用,并已开始运用于多项镇痛技术。本研究旨在观察及评价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行UGFICB镇痛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为优化髋部骨折患者术前镇痛方案提供更广的临床思路。
方法
本研究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三盲,筛选并纳入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I~Ⅲ级,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L组(n=20)、N1组(n=19)、N2组(n=20)及N3组(n=19);所有患者行UGFICB处理。L组:局麻药为0.1%罗哌卡因30ml+(2ml0.9%生理盐水);N1组:局麻药为0.1%罗哌卡因30mL+纳布啡5mg(2mlL0.9%生理盐水稀释);N2组:局麻药为0.1%罗哌卡因30ml+纳布啡10mg(2mL0.9%生理盐水稀释);N3组:局麻药为0.1%罗哌卡因30ml+纳布啡20mg(2mL0.9%生理盐水稀释)。入院各项检查完善后,符合纳入标准者予以开放静脉,鼻导管吸氧,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禁食禁饮不做要求。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典入路法行髂筋膜间隙阻滞,阻滞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被动运动VAS评分≤2分,表示疼痛显著缓解或者完全不痛,即神经阻滞成功;被动运动(抬高患侧下肢15°)VAS>2分表示神经阻滞失败或消退;神经阻滞成功起至阻滞作用消退的时间为阻滞的镇痛持续时间。记录患者阻滞前及阻滞后15min、30min、1h、2h、3h、4h、5h的生命体征及镇静评分;记录患者阻滞前及阻滞后15min、30min、1h及之后每60min的被动运动VAS(Passive Visual Analogue Scale,PVAS)评分;阻滞后30min、2h、6h和8h各描记一次感觉阻滞区域范围;记录阻滞当日夜间睡眠质量评分;受伤至手术的时间;手术至出院的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1、四组患者人口学和病史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四组患者在阻滞前的PVAS评分及阻滞后15min的阻滞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在阻滞后6h、7h、8h、9h的阻滞有效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间任意两两进行比较,N1、N2、N3组的镇痛持续时间(h)比L组显著延长:(6.62±0.24vs8.05±0.43vs9.41±0.40vs5.86±0.44,P<0.05);四组患者在阻滞后30min的感觉阻滞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比较,N1组、N2组、N3组在阻滞后6h的感觉阻滞面积百分比(%)显著扩大(47.56±8.35vs68.97±5.23vs87.51±4.60vs31.68±3.24,P<0.05)。N2组和N3组在阻滞后8h的感觉阻滞面积比(%)的差异显著(29.25±5.14vs35.20±4.92,P<0.05)。
4、与L相比,N1、N2、N3组患者在阻滞后15min、30min、1h、2h、3h的镇静评分差异显著(P<0.05)。
5、四组患者的HR在阻滞后15min差异显著(P<0.05),其余时间点的生命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四组患者阻滞后的夜间睡眠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7、四组患者住院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8、四组患者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FICB相关并发症,如神经损伤和局麻药毒性反应等。
结论
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镇痛中,能延长镇痛持续时间,改善夜间睡眠质量。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前镇痛极其重要。从入院至手术期间,多数患者在被搬运、检查和治疗的过程中要忍受中度以上的疼痛,且老年患者多合并心脏,呼吸系统等疾病,对此期间疼痛的处理往往缺乏重视,控制不佳将对全身凝血、免疫炎性反应产生一系列影响,势必延长术前等待时间,甚至丧失手术机会,不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及总体预后。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Ultrasound-guided 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UGFICB)可用于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术期镇痛,在多模式镇痛管理中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但目前的研究结果提示单次UGFICB无法完全覆盖患者入院到术前的等待时间。纳布啡复合局麻药可使外周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显著延长,减少镇痛剂用量,且无副作用,并已开始运用于多项镇痛技术。本研究旨在观察及评价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行UGFICB镇痛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为优化髋部骨折患者术前镇痛方案提供更广的临床思路。
方法
本研究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三盲,筛选并纳入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I~Ⅲ级,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L组(n=20)、N1组(n=19)、N2组(n=20)及N3组(n=19);所有患者行UGFICB处理。L组:局麻药为0.1%罗哌卡因30ml+(2ml0.9%生理盐水);N1组:局麻药为0.1%罗哌卡因30mL+纳布啡5mg(2mlL0.9%生理盐水稀释);N2组:局麻药为0.1%罗哌卡因30ml+纳布啡10mg(2mL0.9%生理盐水稀释);N3组:局麻药为0.1%罗哌卡因30ml+纳布啡20mg(2mL0.9%生理盐水稀释)。入院各项检查完善后,符合纳入标准者予以开放静脉,鼻导管吸氧,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禁食禁饮不做要求。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典入路法行髂筋膜间隙阻滞,阻滞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被动运动VAS评分≤2分,表示疼痛显著缓解或者完全不痛,即神经阻滞成功;被动运动(抬高患侧下肢15°)VAS>2分表示神经阻滞失败或消退;神经阻滞成功起至阻滞作用消退的时间为阻滞的镇痛持续时间。记录患者阻滞前及阻滞后15min、30min、1h、2h、3h、4h、5h的生命体征及镇静评分;记录患者阻滞前及阻滞后15min、30min、1h及之后每60min的被动运动VAS(Passive Visual Analogue Scale,PVAS)评分;阻滞后30min、2h、6h和8h各描记一次感觉阻滞区域范围;记录阻滞当日夜间睡眠质量评分;受伤至手术的时间;手术至出院的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1、四组患者人口学和病史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四组患者在阻滞前的PVAS评分及阻滞后15min的阻滞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在阻滞后6h、7h、8h、9h的阻滞有效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间任意两两进行比较,N1、N2、N3组的镇痛持续时间(h)比L组显著延长:(6.62±0.24vs8.05±0.43vs9.41±0.40vs5.86±0.44,P<0.05);四组患者在阻滞后30min的感觉阻滞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比较,N1组、N2组、N3组在阻滞后6h的感觉阻滞面积百分比(%)显著扩大(47.56±8.35vs68.97±5.23vs87.51±4.60vs31.68±3.24,P<0.05)。N2组和N3组在阻滞后8h的感觉阻滞面积比(%)的差异显著(29.25±5.14vs35.20±4.92,P<0.05)。
4、与L相比,N1、N2、N3组患者在阻滞后15min、30min、1h、2h、3h的镇静评分差异显著(P<0.05)。
5、四组患者的HR在阻滞后15min差异显著(P<0.05),其余时间点的生命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四组患者阻滞后的夜间睡眠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7、四组患者住院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8、四组患者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FICB相关并发症,如神经损伤和局麻药毒性反应等。
结论
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镇痛中,能延长镇痛持续时间,改善夜间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