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新式高等教育的先驱和西学输入的主要媒介,教会大学在引进介绍西方文化和西方新式教育体制等方面具有一定程度上启蒙和示范的作用,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学界已就中国教会大学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和研究,例如中国教会大学的世俗化、教会大学和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关系等。而对于金陵大学史的相关研究也已逐步开展,例如金大的校园建筑、金大的中国土地利用调查以及金大的电化教育发展等。正是受到这些方面的启发,考虑到学界针对金陵大学师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状态的研究总体依旧较为薄弱的现状,本文拟以金陵大学师生为例,并着重选取1927年至1937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尝试研究金大师生生活状态,并希望能通过这一研究试着对以金陵大学师生为代表的教会大学师生的历史命运作一些分析。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金陵大学师生生活的时空结构和这一时期金陵大学的学术发展、政治环境。希望通过史实的描述让读者先对1927年至1937年前后金陵大学的师生学习生活的背景状况有一定的概念和了解,为之后对于金大在特定时期内的国民政府政治力的影响以及校园内国共角力等现象的分析埋下伏笔。
继而,文章从金大的西化和本土化问题说开去,分析了这两点对学校师生生活状态的影响,并就此带出了对师生课堂内外生活的介绍,特别是金大丰富多彩的社团组织和课外的文娱活动。本文随后以陈裕光校长为中心,通过陈裕光与南京政治圈的关系、陈裕光与金大的西人群体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分析,集中展现了金大人在这一特定时期的生存状态,既有金大人自身的觉醒也有时代对金大师生的诉求。最后,文章还介绍了战争来临时的金大人面对西迁、面对日军的入侵以及南京沦陷时体现出来的精神和生活状态,带出了文章结尾对教会大学师生历史命运的关注。以金大为代表的教会大学师生群体在历史长河中为中西方的现代教育和科技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不容抹杀。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和双向辨证的视角将教会大学本身的教育主旨和政治功能区分,以全球化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一特殊的师生群体,给予那些勤勤恳恳在中西方教育、科研及推广事业上奉献的教会大学师生一个公正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