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商用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商用车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已成为研究热点,作为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车道保持系统(LKS)可有效减少由驾驶员疲劳驾驶或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导致车辆偏离车道进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因此研究车道保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车道保持控制算法普遍存在时变性差且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问题,而时变性较好的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存在鲁棒性不足的问题;另外,现有的车道保持系统也没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商用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商用车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已成为研究热点,作为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车道保持系统(LKS)可有效减少由驾驶员疲劳驾驶或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导致车辆偏离车道进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因此研究车道保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车道保持控制算法普遍存在时变性差且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问题,而时变性较好的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存在鲁棒性不足的问题;另外,现有的车道保持系统也没有考虑外部因素对车道动态跟踪过程的影响,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行驶环境。为了提高车道保持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环境适应性,提出了基于鲁棒模型预测控制(RMPC)算法的车道动态跟踪控制策略,重点研究考虑前车状态的RMPC车道动态跟踪控制方法和循环球电动助力转向(EPS)的双闭环跟踪控制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具体如下:(1)构建了基于RMPC的车道动态跟踪控制系统结构,分析了其工作原理;介绍了模型预测控制理论、鲁棒模型预测控制理论以及线性矩阵不等式理论,为控制器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建立了三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和轮胎模型,并进行线性化和离散化处理,以此作为RMPC控制器中的预测模型,并在Truck Sim中建立了整车模型,用于控制策略的仿真验证。(2)设计了基于RMPC算法的车道动态跟踪控制器,将控制器中目标函数最小化问题转换为“min-max”问题,并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理论对其进行最优求解,得到最优前轮转角。通过仿真验证了RMPC控制器相比于MPC控制器在扰动输入下的鲁棒性;分析了前车行驶状态对车道保持过程中安全性与舒适性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RMPC权重系数调整策略,通过模糊控制器对权重系数进行调整来达到根据行车环境动态调整车道跟踪过程的目的;设计了模糊控制器的隶属度函数和模糊控制规则。通过仿真验证了不同的行驶环境下,考虑前车状态的RMPC车道动态跟踪控制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对位移较小时考虑前车状态的RMPC控制器的响应速度在低速和中高速下比不考虑前车状态的RMPC控制器分别提高了15.3%和6.8%,相对位移较大时分别减少了57.2%和59.4%。(3)搭建了电动循环球转向系统在自动转向工况下的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电流闭环和转角闭环的双反馈转向控制策略,保证了转向控制的精度。设计了基于滑模控制(SMC)的电流跟踪控制器和基于自抗扰控制(ADRC)的转角跟踪控制器,并分别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SMC电流跟踪控制器在跟踪目标电流信号时,响应时间短、超调量小、跟踪精度高,在此基础上的ADRC转角跟踪控制精度达到99.5%以上,较好地满足了车道动态跟踪控制系统对转向系统动态特性的要求。(4)在HCU-Hi L平台上,搭建了RMPC车道动态跟踪控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系统,将车辆模型部署到仿真机中,在D2P快速原型控制器中搭建车道动态跟踪控制算法,进行了直道与弯道工况下的车道动态跟踪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所设计的基于RMPC的车道动态跟踪控制算法在实际控制器上的有效性。综上所述,本文设计的考虑前车状态的RMPC车道动态跟踪控制器有效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满足车辆根据多变的行驶环境动态调整车道跟踪过程的要求,为商用车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的研发提供了有益借鉴。
其他文献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原料来源广泛的生物柴油可在不改变柴油机结构的前提下直接应用并能有效降低颗粒物排放,但柴油机燃用化学组分和分子结构与柴油相异的生物柴油会改变颗粒物的理化性质和氧化特性。因此,本文配制了不同比例的棕榈油生物柴油/0#柴油调和燃料,在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上,进行了不同燃油的台架性能试验,分析了生物柴油掺混比例对污染物排放、碳烟表面官能团、碳烟催化氧化特征以及DPF再生效果的
伴随着能源储量的减小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发展节能减排的新兴燃烧技术成为能源研究发展的重要工作。MILD燃烧作为一项燃烧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的燃烧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且在燃气轮机和锅炉的应用中被证实具有极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潜力。目前国内外关于MILD燃烧的研究主要围绕高温预热空气条件下气体燃料的MILD燃烧展开,关于常温空气条件下的液体燃料MILD燃烧的研究工作还很少,本文的研究从更好地指导工
动力电池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以硅为主体的负极材料凭借高容量的特点而备受关注,目前商业化所用到的硅面临成本高、难制备等一系列问题。而每年我国在光伏行业产生的废料硅质量可达10万吨以上,若能将此类资源作为制备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硅源,不仅使商业化原料硅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而且解决了这类硅资源过量囤积、附加值低等问题。但此类硅资源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同样面临嵌锂过程中发生体积膨胀的问题。为解决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推广,电动汽车衍生出了集中式驱动和分布式驱动两种主要驱动形式。分布式驱动又可细分为双电机驱动、轮边电机驱动和轮毂电机驱动。其中,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控制灵活,传动高效,但其特殊的布置形式增大了悬架系统的簧下质量,加剧了簧下部件的振动,降低了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悬架减振性能。此外,轮毂电机的定子与转子在路面激励和悬架力共同作用下会产生相对位移,引发偏心现象,导致轮毂电机气隙磁
能源危机随着现代高速发展不断加重,化石燃料和不科学的利用方式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利用废弃污染物培育可再生物质资源并用以制备高价值的生物燃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小球藻的组分优选和水热液化利用这两方面入手,开展了CO2浓度、培育介质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和水热液化制油工况的产率规律、组分分布特性的相关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首先,污泥水热液化水相产物培育小球藻的实验中,小球藻的生长量
随着节能减排法规日益严苛及国家政策激励,城市未来的智慧交通工具将是电动汽车(EV)。由于电动汽车的驱动特性,在低速行驶时,车外行人感觉不到车辆的经过,会引发安全隐患。为了提高安全性,各国政府都颁布了法规,安装行人警示音系统,来提高电动汽车的可检测性,避免隐患的发生。本文基于此背景,结合声品质评价,研究电动汽车运行声学特性开发研究电动汽车低速行驶时工况下的警示音,驾驶员和车外行人能根据警示音信号的特
现代燃气轮机多采用贫燃预混燃烧方式来实现低排放目标,然而却带来了热声不稳定性问题,这些振荡会产生高强度的噪音,严重时还会影响燃机的正常运行。本文经过前期的广泛调研,搭建了热声不稳定性实验系统,针对双级轴向旋流燃烧器,以甲烷和空气的预混气为主燃料,展开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以基础的压力波形图和功率谱密度图结合高速相机拍摄的火焰图片进行分析,也使用了多种新型的处理方法包括相空间重构、递归图重构、基于Lab
随着人们对驾驶体验要求的提高,主动悬架成为汽车领域的研究热点。空气主动悬架作为主动悬架的一种,可以兼顾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然而,空气主动悬架采用刚度分级调控,且调节的目的主要是控制车身高度,这限制了其提高减振性能的能力。为了在不改变车身高度的前提下实现无级调控刚度,对空气主动悬架的减振支柱展开研究。本文将设计的磁流变减振支柱作为主动悬架的执行器,并针对主动悬架设计了基于混合模糊控制的多目
生物柴油具有可再生性,且对环境友好、易于生物降解,是一类可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优质燃料。但其在内燃机中的利用中也显现不足,内燃机主要依靠液体燃料的雾化燃烧提供动力,生物柴油粘度较高,导致其雾化不充分,进而严重影响燃烧效率和排放特性。本研究选取不同掺混比例的乙醇-生物柴油混合燃料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掺混乙醇及施加静电场两种手段协同改善生物柴油的雾化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设计并搭建了静电雾化
柴油机燃用清洁可再生的生物柴油可以有效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有助于实现“碳中和”。本文基于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开展发动机台架试验,燃用不同原料生物柴油及柴油并采集颗粒物,使用油耗仪、燃烧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热重分析仪(TGA)等仪器,系统研究了不同原料生物柴油燃烧特性、颗粒物的表面官能团和氧化特性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开展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