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虎纹蛙繁殖输出和交配模式规律,以及虎纹蛙蝌蚪亲缘辨别能力和密度对蝌蚪亲缘辨别能力影响,同时研究了温度、密度对虎纹蛙蝌蚪活动水平和攻击频率的影响。一、虎纹蛙繁殖输出和交配模式研究本实验连续收集两年繁殖数据对虎纹蛙繁殖输出以及交配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繁殖成功和没有繁殖的雄性虎纹蛙体长差异,检验虎纹蛙交配模式是否采用雄性体型越大交配成功率越高的交配模式,及体型优势交配模式;通过检验抱对繁殖成功的雄性和雌性虎纹蛙体长相关程度,检验是否采用体型相配的交配模式,及选型交配模式;通过单因素方差显示繁殖成功的雄蛙和没有繁殖的雄蛙体长差异不显著,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抱对繁殖成功的雄蛙和雌蛙体长相关显著,表明虎纹蛙采用选型交配模式进行配偶选择。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雌性虎纹蛙体长和窝卵数、卵体积和卵容量呈正相关关系,表明虎纹蛙体型越大繁殖输出越多;偏相关分析显示,控制雌蛙体长大小恒定,虎纹蛙窝卵数和卵体积相关关系不显著,表明虎纹蛙不存在后代数量和大小的权衡。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Tukey’s多重检验虎纹蛙窝卵数存在窝间差异,第一窝的窝卵数显著多于第二窝和第三窝,而第二窝和第三窝的窝卵数差异不显著,表明虎纹蛙对第一次产卵繁殖能量投入最多。二、密度和亲缘关系对虎纹蛙蝌蚪攻击频率和活动水平的影响本实验探讨密度和亲缘关系对虎纹蛙蝌蚪攻击频率和活动水平的影响。采用2(亲缘关系)×4(密度)因子实验设计,密度梯度为10、20、40和80尾/L,由同胞和非同胞混合个体组成。双因子方差分析显示(1)同胞组和混合组蝌蚪之间的攻击频率、活动水平均无显著差异;(2)密度显著影响蝌蚪的攻击频率,随着密度的增加,攻击频率显著增加;(3)密度对蝌蚪的活动水平无显著的影响;(4)亲缘关系与密度的交互作用对攻击频率和活动水平无显著的影响。在不同的密度条件下,同胞组和混合组蝌蚪没有表现出攻击频率和活动水平的差异,表明虎纹蛙蝌蚪缺乏亲缘辨别表达,且密度对虎纹蛙蝌蚪亲缘辨别表达没有影响。三、温度、密度对虎纹蛙蝌蚪行为的影响:与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蝌蚪的比较研究本实验探讨了温度和密度对虎纹蛙蝌蚪攻击频率和活动水平以及温度和密度对黑眶蟾蜍蝌蚪活动水平的影响。采用2(温度)×3(密度)×3(组合)因子设计,温度设计为:25℃,30℃;密度设计为:10尾,20尾,40尾/L;组合设计为:虎纹蛙蝌蚪单一组,黑眶蟾蜍蝌蚪单一组,虎纹蛙蝌蚪与黑眶蟾蜍蝌蚪混合组(虎纹蛙蝌蚪与黑眶蟾蜍蝌蚪数量各一半,并且密度与单一组相同)。方差分析显示(1)不同组合对虎纹蛙蝌蚪攻击频率的影响显著,混合组虎纹蛙蝌蚪的攻击频率显著大于单一组虎纹蛙蝌蚪;(2)攻击对象对虎纹蛙蝌蚪攻击频率的影响显著,虎纹蛙蝌蚪攻击同种蝌蚪频率显著大于攻击黑眶蟾蜍蝌蚪频率,温度×攻击对象、温度×密度×攻击对象对虎纹蛙蝌蚪的攻击频率影响显著;(3)密度、组合对虎纹蛙蝌蚪活动水平的影响显著,随密度的增加活动水平降低,混合组虎纹蛙蝌蚪的活动水平显著大于单一组虎纹蛙蝌蚪;(4)温度、密度、组合对黑眶蟾蜍蝌蚪活动水平的影响显著,30℃的活动水平显著低于25℃,随密度的增加活动水平降低,混合组黑眶蟾蜍蝌蚪的活动水平显著小于单一组黑眶蟾蜍蝌蚪;(5)其它因素对虎纹蛙蝌蚪和黑眶蟾蜍蝌蚪行为影响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