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HHS)主要是由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 V-4)引起的家禽尤其是肉鸡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和报道。我国河南省于2015年夏秋开始暴发,随后波及全省,给我省乃至全国的家禽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目前,还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用于该病的防控,因而研究该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和感染后机体先天免疫机制对于该病的防控具有现实意义。禽β-防御素(Av BDs)是机体内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阳离子抗菌肽,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活性,其主要作用于微生物膜或宿主免疫细胞,引起极低的微生物耐药性,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菌药和疫苗佐剂被广泛研究,其作为先天性防御机制的一部分对于家禽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此,本研究开展了Ⅰ群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鸡肝脏内的β-防御素、IL-1β和IL-6基因表达规律研究,具体研究如下:2015年9月,河南某鸡场发生了以心包积水为特征的疫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临床解剖分析疑似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病原可能为禽腺病毒。采集发病鸡的肝脏、心脏等病料接种11日龄SPF鸡胚分离病毒,同时采用Ⅰ群禽腺病毒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及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病料与尿囊液中均扩增出大小约900 bp的目的片段;核酸同源性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的相似性在97.7%-100%。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分离株与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的遗传距离最近。经限制性内切酶Sty I和Mlu I酶切鉴定分析,进一步表明该分离株为血清4型。以上分析结果证明该分离株属于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将该分离株命名为HNXZ。为了进一步了解该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通过细胞培养特性观察、动物回归试验、病理组织学检查对获得的分离株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在鸡胚肝细胞(CEL)上可产生典型的禽腺病毒病变,表现为细胞变圆,肿胀、成簇、细胞皱缩,折光性增强等。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攻毒鸡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鸡基本一致。病理组织学变化以肝细胞核内有噬碱性包涵体和肝细胞大片坏死为主,心肌细胞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本试验为禽腺病毒的流行和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采用RT-PCR检测了14种Av BDs在各个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表明Av BD1、2和10分布较广泛,并首次发现Av BD14在脑组织中表达。同时建立Av BDs、IL-1β和IL-6 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方法(q PCR),该方法具有简便、经济、快速等优点,为进一步实时定量检测Av BDs、IL-1β和IL-6基因表达量奠定了技术基础。用已建立的q PCR方法,检测了HNXZ株对鸡肝脏中Av BDs、IL-1β和IL-6基因表达的影响,并研究了其与体内IL-1β和IL-6基因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经HNXZ株感染鸡后Av BD4、8、10、13和IL-1β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Av BD5和Av BD11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而Av BD2、Av BD3、Av BD6、IL-6基因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鸡感染HNXZ株4d后,Av BD9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以上结果表明,FAd V-4可诱导鸡肝脏中Av BD4、Av BD8、Av BD10、Av BD13和IL-1β基因的表达,而对IL-6基因表达无影响。这提示鸡感染禽腺病毒感染后,Av BDs可能是肝脏组织中参与先天免疫调控的重要抗病毒分子。本试验为进一步了解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感染时鸡肝脏中Av BDs和IL-1β、IL-6的免疫调节机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