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内白色脂肪含量变化的影响,以及从穴位埋线对大鼠褪黑素影响的相关性角度,来探讨穴位埋线抑制肥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埋线模型组、非埋线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三组,每组各12只,埋线模型组、非埋线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造模肥胖大鼠,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2个月造模成功后,埋线模型组给予埋线治疗,非埋线模型组假埋线治疗,正常对照组不给于任何方式操作。一个疗程后对比三组大鼠治疗前后的体重、Lee’s指数的变化;比较埋线模型组、非埋线模型组大鼠的白色脂肪与肥胖的变化关系;比较埋线模型组、非埋线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治疗后血褪黑素含量的变化,探讨肥胖与褪黑素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造模前在体重、Lee’s指数上无明显差异(P>0.05),8周后,埋线模型组、非埋线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体重、Lee’s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埋线模型组、非埋线模型组大鼠的体重大于正常对照组大鼠体重20%,提示肥胖大鼠造模成功。埋线治疗后,埋线模型组比治疗前体重、Lee’s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非埋线模型组体重、Lee’s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埋线模型组比治疗前体重、Lee’s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埋线后埋线模型组与非埋线模型组脂肪含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埋线模型组与埋线模型组、正常对照组M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埋线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M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够明显减轻肥胖大鼠肥胖程度,减少肥胖大鼠体内脂肪含量,且穴位埋线与大鼠血清褪黑素含量分泌有正相关性,由此表明穴位埋线减肥的复杂机制中可能与其有效促进大鼠血清褪黑素含量分泌相关,从而抑制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