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面对整体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土地退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土壤盐渍化是当今世界上土地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之一,也是世界性资源问题和生态问题,而土壤有机质的研究在土壤肥力、环境保护以及作物生长等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疆迪那河—阳霞河绿洲土样为研究对象,46个样点共采集土样138个,通过化学元素分析的方法,对该绿洲的土壤水溶性盐量、pH值、电导率、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进行定量测定,并运用Excel2003和SPSS13.0等软件对这些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土壤改良措施。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①本区土壤pH值平均为7.46。根据酸碱分级标准,呈中性,变化幅度小。不同深度的全盐量依次为0~10 cm>10~30cm>30~50 cm,盐分表聚强烈,土壤盐分各离子含量的变化也出现同样的规律。土壤中盐类以氯化物-硫酸盐类为主。各离子的含量空间变异显著,研究区内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比较时,总含盐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果园地、耕地、农牧交错带、未利用地、胡杨林地和盐生草地。
②除了HCO3-之外,其他各个盐离子与土壤中总盐量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都在0.5以上,并都达到了0.01的显著性水平,尤其是Cl-、SO42-、K++Na+与总含盐量的相关性呈显著。从而进一步说明,土壤中起控制作用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阳离子是钠离子和钾离子。因此,从分析中可知研究区土壤的盐渍化类型为氯化物-硫酸盐型。
③通过对土壤中可溶性盐离子的主成分分析,可以得出,该地区土壤盐渍化有两个主因子,第一个主成分F1为Cl-、SO42-、Mg2+、Ca2+和K++Na+,第二个主成分F2为HCO3-。
④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3265%~3.6258%之间,处于较低水平。不同深度的有机质含量依次为0~10 cm>10~30cm>30~50 cm,即表层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为果园林地、耕地、胡杨林地、盐生草地、农牧交错带、未利用地。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研究区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地貌条件及成土母质条件、水文条件、植被条件等。人为因素主要是研究区土壤的开垦利用、灌溉、耕作、施肥与土壤的演变、灌溉淤积与土壤的形成演变、种植对土壤形成演变的影响、人为活动引起的土壤退化等。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土壤盐渍化防治与提高有机质含量的一系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