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规则的骨损伤、不稳定骨折、因骨质疏松而引发的骨折修复与重建一直都是现代骨科学领域的难题。本论文针对目前钙磷类无机骨水泥在体内抗溃散性差、不具备粘结性能等关键科学问题,以微创或无创体内固定不规则的骨损伤、促进新骨再生为切入点,设计并制备了一种适于硬组织粘结修复,可降解、可注射,抗溃散、粘结性好的镁基钙磷生物水泥,并探讨了其胶凝性、可注射性、粘结性、抗溃散性、体外降解性等性能。在本实验研究中,首先根据前期研究确定了可注射镁基磷酸钙水泥(Injectable Magnesium-calcium Phosphate Cements, IMPC)的主要成分为磷酸钾盐、氧化镁及磷酸钙胶凝材料,缓凝剂为分子量小、易溶于水、缓凝效果好的单糖——葡萄糖。通过探讨镁基磷酸钙水泥中的钙镁比、缓凝剂掺量及液固比对其抗压强度、凝结时间、可注射性、抗溃散率、粘结强度的影响,确定水泥初始配方。通过XRD、EDS、SEM及C-80微量热表征,探讨可注射镁基磷酸钙水泥的水化动力学及水化机理,利用多因素等水平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并得到最佳配方。最后,通过AAS、SEMQ等测试手段,探讨降解过程中试样的强度、失重量变化规律,SBF中Ca2+离子浓度、pH值的变化规律,试样表面产生的磷灰石形貌及其数量变化规律,评价可注射镁基磷酸钙水泥的体外降解性能。最佳配方得到的可注射镁基磷酸钙水泥抗压强度22.3±0.5MPa,凝结时间5.5±1.0min,可注射性94.1±2.0%,抗溃散性92.2±1.2%,粘结强度2.21±0.3MPa,可满足临床使用。在体外模拟降解实验中,材料表面形成磷灰石,可判断这种材料在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及可降解性能。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本课题所研究的可注射镁基磷酸钙水泥具有可注射性、降解性,同时具有适宜的凝结时间、良好的抗溃散性和一定的粘结强度,是一种可注射的原位固化粘结剂,可用作牙科修复材料、骨粘合修复材料,也可用于无创或微创手术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