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洛伊地区的石炭系、二叠系及三叠系发育完整,分布广泛,是一套海陆交互相至河流湖泊相的沉积建造,其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煤层和碳酸盐岩,总厚度达2100—4800m,其中含煤层系(包括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厚500—1000m。按照国际地层划分标准重新将本区石炭系—二叠系划分为上石炭统本溪组;下二叠统太原组、山西组;中二叠统上、下石盒子组和上二叠统石千峰组。 研究区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早期三叠纪共发育了陆表海-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堡岛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和河流沉积体系五大沉积体系、二十三种沉积相。 洛伊地区古地理环境经历了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的演化过程。在晚石炭世本溪期至早二叠世太原期、山西期早期,研究区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地貌特征,经历了多次海侵,主要为泻湖、潮坪、沼泽和滨岸环境,期间洛固古隆起和中条古隆起为盆地的主要物源区;山西期晚期研究区总体古地形呈北高南低,古斜坡向SE倾斜;三角洲由北向S、SE方向进积,海岸线向S、SE方向撤退的古地理格局,表现为三角洲平原环境;中二叠世石盒子期由于华北盆地整体北隆南降,北部海水退出,南部仍为海水进退频繁的滨浅海域,期间洛固古隆起和西北方向的中条古隆起仍向盆地提供物源;晚二叠世石千峰期华北区海水退出,南部隆起,形成以陆缘近海湖相为主的沉积环境,物源主要来自南部的洛固古隆起;三叠纪研究区古地貌格局转变成为南东高、北西低,沉积物主要来自于东南部;早、中三叠世主要为河流、滨浅湖环境;晚三叠世主要为滨浅湖—半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