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g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经济增长源泉,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然而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让人担忧,企业创新的整体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和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高管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最为关键。对于企业高管而言,创新是一项风险性很高的长期活动(Holmstrom,1989),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导致管理层与股东的目标不一致(Berle和Means,1932;Jensen和Meckling,1976),企业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会逃避高风险的创新活动(Manso,2011)。如何激励高管做出创新决策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高管激励视角着重探讨在我国“新常态”经济背景下企业主体创新行为的激励与报酬问题。  构建合理的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必须理清创新激励机制与创新决策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一关系的核心在于企业高管,探索高管创新动机是构建有效激励机制的基础。本文以高管激励为切入点,全面系统的研究了不同高管激励机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特别考虑到,我国是典型的多种所有制共存的国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高管特性存在明显差异。我国国有企业高管通常由政府选拔和任命,具有“政治人”身份,具有行政级别,高管行为决策主要受政治晋升激励影响。本文系统性的研究了高管股权激励、薪酬激励、在职消费以及国有企业高管政治晋升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最后,本文还从高管激励变化的角度研究了高管激励变动对企业创新投入持续性的影响。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  (1)Manso(2011)认为如果要激励高管创新,必须实行长期激励机制,缓解短期业绩压力。我国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计划通常以短期业绩作为行权条件,这意味着高管面临着短期绩效和长期股价上涨的权衡。本文研究发现,实行股权激励计划之后,企业创新投入和发明专利产出均有显著增加。面对短期业绩压力,高管倾向于通过“虚增”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缓解,资本化研发支出在股权激励促进企业创新中发挥了“稳定器”功效。相对于未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计划公司在创新投入和资本化研发支出均显著提升的同时,资本化研发投入的发明专利产出率却显著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和基金持股等外部监督有助于降低实行股权激励后高管虚增资本化研发支出的行为。  (2)高管薪酬激励作为一种短期激励,本文研究发现,在公司内部,当高管短期薪酬激励水平提高时,企业创新投入降低。这一研究结论与薪酬激励不利于企业创新的理论分析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长期股权激励有助于缓解短期薪酬激励的负作用,当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计划或者高管持股比重较高时,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创新投入的负作用减弱。  (3)高管在职消费是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三种主要方式之一。已有关于在职消费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代理观”和“效率观”。而从在职消费的用途来看,现有学者发现,在职消费有助于企业建立和维护政企关系,进而有助于企业获得政府补贴。本文研究发现,高管在职消费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投入,在职消费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创新补贴,是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主要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职消费虽然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投入,但高在职消费企业创新补贴对创新投入的挤入作用显著低于低在职消费的企业。  (4)国有企业高管具有“经济人”和“政治人”双重身份特征,国有企业高管激励除了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和在职消费之外,政治晋升激励更是一种主要的激励形式。现阶段,政府对国有企业高管的考核不断凸显创新的重要性,本文研究发现,国有企业高管为了提高晋升可能性,在降低企业创新投入的同时,提高了企业创新产出。政治晋升激励不仅提高了企业创新投入产出率,而且相对于政治晋升激励较弱的高管所在企业,拥有较强政治晋升激励高管所在企业的发明专利产出的市场认可度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薪酬激励和高政治晋升激励时,企业创新投入的产出率更高;低在职消费和高政治晋升激励时,企业创新投入的产出率更高。  (5)最后,本文还从高管激励的变动这一全新视角出发,通过考察创新投入的资本市场表现,对企业创新投入持续性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研究。持续的创新投入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大程度的创新成功,然而在企业创新投入过程中,外部投资者和内部人经营者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认识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经济转型期,投资者对创新型企业的偏好,导致外部投资者更倾向对企业创新投入价值进行高估。公司管理层的短期持股收益增加,管理层激励发生改变,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公司管理层存在策略性调整企业创新投入的行为。公司管理层在股票减持之前倾向于调增企业创新投入,而在减持之后,调减企业创新投入。在企业创新投入过程中,高管短期持股收益的提高,影响了企业创新投入的持续性。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的薪酬设计是提高企业创新的有效途径,其中具有长期激励作用的股权激励更是被认为是激励高管进行创新决策的首要方式。股权激励本质上是引导高管权衡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那么在我国,股权激励是否能够有效改善企业创新能力?笔者发现我国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在股权激励计划促进企业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发现弥补了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作用机制的不足。我国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将满足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划分标准缺乏严格的界限。高管在面对股权激励时,为了获得长期超额收益,有大规模增加研发支出的冲动,而过多的研发支出会影响企业短期利润,高管此时则有通过“虚增”资本化研发支出缓解短期业绩压力的动机。本文从研发支出资本化会计政策选择的视角对股权激励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识别了我国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促进企业创新时可能面临的风险点,为创新活动股权激励有效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2)现有文献关于高管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仍主要集中于货币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两方面。这一视角的研究对典型的西方现代企业高管创新激励具有指导意义。然而,我国上市公司中,在职消费是一种主要的高管激励方式,特别是在国有企业,高管受到薪酬管制,在职消费成为主要的薪酬替代机制。现有文献对在职消费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还鲜有涉及。本文研究发现,在职消费通过获得更多的创新补贴,提高了企业创新投入,为在职消费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在职消费对企业创新补贴有效性的影响,为全面认识在职消费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3)国有企业高管不仅是“经济人”还是“政治人”,如果仅从薪酬设计的视角研究国有企业创新激励可能会事倍功半。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高管特征,探讨了国有企业高管政治晋升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考虑到国有企业高管拥有的“政治人”身份特征,从非市场激励的角度研究国有企业创新问题将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4)现有文献对企业创新激励的研究通常都是从直接影响因素展开,主要侧重于研究哪些因素影响了高管创新决策。而在高管做出创新决策,决定进行创新活动之后,在创新投入过程中高管激励也发生着变化,可能会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持续性。持续性的创新投入对企业获得高质量创新产出至关重要,然而现有文献对企业创新投入持续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还比较匮乏。本文从创新投入持续性视角出发,结合创新投入的资本市场表现,完善了企业创新的高管激励研究,也为企业进行持续性创新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经验证据。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