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首中国百年的现代化历程,发现我们走过的道路既曲折又艰辛。五四以来所提出的传统还是现代、东方还是西方、保守或是激进,现代化是否一定要以完全改变农村的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为代价等等重大问题,直到今天,学术界似乎仍然没有给出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人们似乎依然傍徨在漫漫的探索和选择过程中。新的探索需要有对理论变迁史的了解,这一要求把我们引向了被誉为“最后之儒家”的梁漱溟先生。基于救国兴邦的国家社会责任感,梁漱溟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全身心地投入到乡村建设运动实践中,不仅在文化和哲学思想上也在直接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交出了自己的答卷。虽然历史的发展,没有给梁漱溟先生的乡村建设运动得以全面展开和纠错的机会,但是他的乡村建设思想与社会实践,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判断,对中国农村社会的重视,以及以复兴中国文化来实现国家现代化道路的思想,却并没有因历史和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其价值,相反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蕴含着超越历史和时代的远见卓识。本文主要通过对梁先生乡村建设的思想背景,乡村建设基本理论的内涵与基础的分析,在与同时代其他主要乡村建设思想和运动的比较中,抓住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主要特点及特色,深化对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与实践的理解;当然,本文更试图从当今中国现代化道路上所面临独特困境这一大背景出发,加深对梁漱溟先生乡村建设思想体系深刻性的认识,探寻梁漱溟的文化保守主义和地方自治思想的价值与意义,使我们在对历史中国所走过的激进革命道路作出深刻反省的同时,为我们今天中国的乡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探索提供一种几乎被激进思潮所湮灭的视角与方法。“路漫漫其修远兮”,有梁先生这样的哲人作伴,我们今天的求索并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