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船舶大型化增加了港口堆场堆存集装箱的压力,铁路运输组织强计划性影响着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运行线的调整,运用优化的方法来解决港口与港站间的运输组织有利于整个海铁联运环节实现“无缝衔接”。通过在微观方面分析介绍港口和港站一般布局、关键节点的办理能力和内部集装箱运输流程的基础上,再从宏观方面来探讨影响港站间集装箱运输组织的一些主要因素,结合相关部门对海铁联运发展的重视及规划,对港站间集装箱运输组织一体化进行相关的研究。(1)港站间集装箱运输流程的优化。较为复杂的港站间运输流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发展,通过组建新的联合办公室、检验检疫部门的“大通关”模式、增加铁路旬间五日别运输计划等,使得港站间集装箱运输流程得到了简化。由于港站设置的地理位置不同对港站间的运输组织影响较大,因此分别就港站设置在港口内和港站设置在港口外两种情况进行局部优化。(2)船舶-班列匹配集装箱数量优化。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的开行受到箱流组织和开行方案的影响,相对于开行方案调整难度大而言,箱流的合理组织要容易得多。由于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的箱源主要来自到港船舶,通过船舶-班列的匹配模型求解得到班列的箱流来源,从而使得卸箱更趋向于合理化。(3)港站间运输组织的优化。箱流来源确认之后,具体还需要港站间的短驳运输来实现,而根据港口近远期的发展规划,未来港站间的运输组织会呈现多种运输方式并存的局面,在所有的运输方式中进行合理的选择与集装箱数量的分配是实现港站间集装箱运输组织一体化的核心。通过分析港站间各种运输方式的总时间,结合班列的始发时间和船舶的进离港时间,求出卸海铁联运箱的最佳时间有利于缩减海铁联运箱在港口堆场、分区车场和装卸线的停留时间,并尽可能的实现集装箱运输的“无缝衔接”,提高堆场等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后通过运用船舶-班列匹配模型和港站间运输组织一体化模型,分析得出计划周期内上海洋山港区船舶卸海铁联运箱的时间、芦潮港站始发班列的箱流来源和港站间运输方式的选择运用情况,实现洋山港区和芦潮港站两者间运输组织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