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高校网络成瘾倾向新生的人口学及心理指标特点,并探讨以神经语言程式(NLP)理论为基础的团体辅导对降低高校新生网络成瘾倾向者心理依赖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苏州两所高校2011年入学的1200名新生进行调查,收回问卷1145份(回收率95.41%)。测得同时符合网络成瘾损害量表(IAT)的损害程度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成瘾标准的学生共80例,从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研究群体,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对照组(20例)和空白对照组(20例);另随机抽取非网瘾学生60例作为基线对照。研究组接受7周NLP团辅,对照组进行7周形式相同但无干预的团体活动,空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活动。使用上述网瘾量表,辅以自尊量表(S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亚健康状态躯体症状自评量表(SC-SHs-Q)和应对方式问卷(SCSQ)分别对研究群体的三组学生在团辅前、团辅末和团辅结束后3个月末进行测定;在团辅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因子评定。结果:①与非网瘾学生相比,研究群体的自尊总分、SCSQ总分和积极应对维度得分均低(P<0.05, P<0.01);SC-SHs-Q总分及疲劳、睡眠、肠胃因子,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维度得分均高(P<0.05, P<0.01, P<0.001)。②研究群体中,具有网络成瘾倾向的男生在网瘾四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女生(P<0.001);城镇学生在强迫性与人际健康及戒断成瘾两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乡村学生(P<0.05, P<0.01);理工科学生在戒断成瘾与耐受性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文科学生(P<0.01, P<0.001);独生子女四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01);月消费500-1000和大于1000的学生四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月消费小于500的学生(P<0.01,P<0.001);独生子女分别与专业和月消费两个自变量在网瘾总分上存在交互作用(F=5.366, P<0.01; F=5.298, P<0.01)。③团辅前三组间两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团辅末研究组在SES总分和SCSQ总分及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在网络成瘾总分、SC-SHs-Q总分及睡眠因子、SCL-90总分及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得分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在人际敏感、抑郁和敌对因子得分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 P<0.01);研究组在SES总分和积极应对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在SC-SHs-Q总分及睡眠、肠胃因子,SCL-90总分及强迫症状、焦虑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P<0.01),团辅后3个月末,上述差异仍然显著。结论:①网络成瘾大学新生相比于非网络成瘾新生,存在自尊水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缺陷和不足,此特点可为明确今后的具体干预措施提供佐证。②具有网络成瘾倾向的高校新生在性别、专业、地域、独生子女及月消费水平五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今后在高校工作中可有效推测新生网瘾倾向,并作为预防性干预的有力依据。③NLP团辅对网瘾的心理依赖具有显著效果,而且相比于单纯的团体活动形式,具备更有针对性的自我了解、情绪宣泄和希望重塑三方面的疗效优势,可快速有效地改善学生在自尊、躯体、心理和应对方式的不良状况,改善心理依赖,且这种效果相对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