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在1987年政治"解严"以来,社会文化渐趋多元,威权统治时代被压抑的历史记忆得以释放,各种边缘群体也以不同的姿态积极发声以寻求建构自身主体性的可能途径,并且本土化建构逐渐成为文化主流,影响了不同群体的家国认知,家族书写受到不同文化观念的影响,渐趋成为热点。"解严"以来台湾文学中的家族书写通过对家族与家族成员的凝视与再现,不仅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还呈示了不同人群在这一变迁中的心灵样貌与情感体验,家国情结亦成为文化观念与政治意识形态变迁的反映。文化场域的变迁为家族书写提供了展现多重主题的书写语境及书写可能,而家族书写也反过来提供我们辩证思考台湾文化发展的超越政治意识形态束缚的途径。本论文章节设置如下:第一章梳理家族书写在台湾文学中的发展脉络,以大陆文学中的家族书写作为参考背景,在对照中考察台湾家族书写的现代起源与发展历程,以此作为观察"解严"后台湾家族书写发展样貌的背景。第二章主要从具体作品阐释"解严"以来台湾家族书写所展现的主题内涵,论述台湾家族书写在哪些层面延伸并丰富了二十世纪中国家族书写的主题。首先考察外省第一代如朱西宁的家族书写所展现的原乡景观与文化中国理念,其纯文学的创作姿态以"后遗民"的心理通过家族书写再现了现代知识分子寻求家国救赎的人文关怀,是超越国族认同与政治立场的文化坚守。而后考察相对于朱西宁而言算是子辈的作家们,如何以不同的文化立场与情感体验再现家族中的历史记忆,以怎样的心理以何种方式通过家族寻根展现台湾家族的迁移痕迹,体现出怎样的家族认知与家族情结。以此通过家族书写说明台湾历史面貌的复杂性并非台湾/中国、本省/外省这样对立的二元文化论述所能涵盖。第三章分析家族书写所展现的性别视野。第一节主要考察书写者在以父之名的家族重构中,分析在不同视野下的寻父、审父中"父亲"在家族书写中的意义以及女作家在此过程中对女性主体的建构。第二节阐释女作家的家族书写对沉默母亲形象的发掘与还原,对母亲成长历程的再现与审视,以女儿的视点在反思"母亲"命运的过程中思考女性的存在方式,并在确立自我的基础上建构家族中父系与母系对话与同在的可能。第三节探索家族书写在不同性别视点下所展现的家族史与台湾史钩沉,君父城邦的衰颓一方面源自父亲的身体不再健壮,一方面导引于父亲的历史威权受到现实社会语境的冲击;而女作家的家族书写从家族传说、女神隐喻、性别置换等多元视角以女性史观再现家族与台湾。第四章探讨家族书写的叙事美学。从三个层面进行考察,首先论述在中国二十世纪家族书写脉络中,"解严"以来台湾家族书写所体现的两种叙事模式及其特殊的叙述方式的意义;然后考察家族叙事想象、再现家族的方式以及家族书写近年来所展现的以自传叙事与身世叙述为主的"纪实与虚构"交融的趋向;最后阐释在文化语境的变迁中家族叙事通过对特殊语境中人的命运、个体心灵以及历史文化层面的关怀所体现的价值承担及伦理意义。第五章从文学与社会的层面,考察"解严"以来台湾家族书写所受到的外在社会文化语境的影响。第一节分析"解严"后影响家族书写的文化、文学思潮,探讨家族书写所展现的文学内涵与外部文学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二节从家国观念的变化入手探析文化观念的变迁对家族书写的影响,分析外省作家家族书写较多的原因及家族再现的意义;第三节主要探讨所谓"政治正确或不正确"的外在评判对家族书写产生何种影响,思索家族书写特殊的情感体验所提供给我们的辩证政治意识形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