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关于金融创新在我国理论与实践的策略性研究,重点讨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状、问题和策略。全文按下述路径展开分析:绪论——金融创新的历史发展过程——金融创新的内涵及其形成与发展——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策略。 第一章重点阐述了国内外金融创新的历史发展状况及我国金融创新的历程。第二章主要评介了金融创新的内涵、分类、特性以及金融创新系统的构成和层次;分析了形成的动因、环境和条件。第三章是对前章研究的扩展,重点探讨了金融创新的风险、预警方法以及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的特殊性。第四章是策略研究部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状与环境,比较了我国与西方国家金融创新的差异,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策略及其重点。 论文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和独立的探讨: 1、提出了金融创新的效率性、时滞性、非均衡性、高风险性、虚拟性等五个基本特性,构建了金融创新系统的基本框架和层次。在此基础上界定了金融创新在我国现阶段的适用性问题。 2、分析了西方国家学者关于金融创新动因理论的缺陷,提出了金融创新形成的动因,阐述了金融创新形成与商品经济发展水平、金融管制类型、金融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金融创新的层次和水平,而金融市场结构和金融管制类型和程度则决定了创新的规模。计划经济体制下金融集中管制会抑制金融创新,市场经济金融体系下的相对管制会促进金融创新,且在此管制方式下,金融管制程度与金融创新规模之间呈凸曲线关系;垄断竞争市场结构最有利于金融创新活动展开。而完全垄断市场最不利于金融创新活动开展的结论。 3、结合国情对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的特殊性进行了论述。 4、对我国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实践进行了研究,比较分析了中西方金融创新的差异,提出了我国金融创新的对策及金融创新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