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D-二聚体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的相关性,尤其是早发型PE和晚发型PE之间的差异,分析凝血纤溶变化中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为临床对PE进行更好的干预、治疗提供检验依据。资料与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随机选取符合PE诊断的孕妇78例为实验组,并按照发病时间分为实验组1(早发型PE组,孕周≥20周,<34周)和实验组2(晚发型PE组,孕周≥34周)。同时随机选取在我院产检的健康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同样按照孕周分为对照组1(孕周≥20周,<34周)和对照组2(孕周≥34周)。所有受试者测身高、体重、血压,采血检测D-二聚体(D-D)、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相关参数。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CL9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美国Werfen公司的ACL TOP 3000 CTS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D-D,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CL9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然后分析各组数据间的差异性,验证D-二聚体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1身体质量指数(BMI)、D-D、收缩压(SBP)、舒张压(DBP)、MPV高于对照组1(P<0.05)。实验组2 BMI、SBP、DBP高于对照组2(P<0.05)。实验组1 D-D高于实验组2(P<0.05)。对照组2 BMI、D-D、DBP、MPV高于对照组1(P<0.05)。实验组BMI、D-D、SBP、DBP、MP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 PT、INR、APTT、FIB、TT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 PT、INR、FIB、TT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 TT与实验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 FIB、TT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T、INR、APTT、FIB、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患者D-D与PT、INR、APTT、TT、PLT均呈负相关(r=-0.235、-0.247、-0.236、-0.351、-0.286,均P<0.05)。PE患者D-D与FIB、MPV、PDW无相关性(r=-0.129、0.084、0.126,均P>0.05)。结论:1.PE患者D-D值显著高于健康妊娠孕妇,PE患者机体高凝状态较严重,易导致血栓及血栓性疾病的发生。2.早发型PE患者D-D值高于晚发型PE患者,说明PE发病时间越早,高凝状态越严重,更易引起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需要加强对早发型PE的监测。3.PE患者中D-D与凝血指标和血小板相关参数存在相关性,D-D可以作为凝血功能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在反应PE机体的高凝状态和诊疗中占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