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金融理论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可持续发展理念。如今,金融行业的资金分配与投资决策都会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并且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金融行业对环境的这一巨大影响。许多人相信构建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金融行业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国际上,赤道原则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下设的金融行动机构极大地推动了绿色金融在全球的推广,推动更多国家开始践行绿色金融政策。中国政府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推广绿色金融政策。政府希望通过金融行业、环保监管机构与金融监管机构的三方合作加强环境保护管理与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其政策出发点正是为了防范由煤炭、钢铁和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引发的信贷风险。目前,关于中国绿色金融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该政策对抑制高污染、高能耗行业扩张,促进其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促进绿色行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然而,在过去十年里,通过量化分析评估绿色金融政策实施效果的有关研究还比较少见,因而难以衡量绿色金融政策是否有效的影响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本文通过选取煤炭开采行业作为产能过剩行业代表,旨在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产能过剩污染行业外部融资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煤炭开采行业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外在环境成本,然而,受有限的企业环境影响数据和不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估方法等因素的限制,中国的金融机构还没有将这种外部性放入资本借贷成本的考量中。在分析煤炭产能过剩的影响因素时,本文发现地方政府的政策干预和私人煤炭开采企业的过度投资是造成该行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为评估绿色金融政策对煤炭开采企业融资的影响,本文首先以全国煤炭开采行业的数据分析作为切入点。其研究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12年,煤炭开采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保持了持续的增长。尽管从绝对值来看,这一指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但其他指标表明2006年中国政府出台的有关防范过剩产能信贷风险的文件以及2007年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都有效地减缓了银行业对煤炭开采行业的投资冲动。首先,在2006年和2007年,中国煤炭开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和投资弹性都出现了显著下降。其次,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结构来看,全国煤炭开采行业从国家预算资金和国内贷款这两个渠道获得融资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转而更多的依赖自有资金。在企业微观层面上,本文通过对三个省市13家上市行业金融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地方绿色金融政策实施强度的变化与该地区煤炭开采上市企业的对外融资变化呈现一致性。本文认为,尽管中国绿色金融政策没有降低煤炭开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值的增长,但是从投资增长率的变化来看,2007年绿色金融政策的介入抑制了一部分的投资冲动。从三个省市的案例分析来看,地方政府对中央绿色金融政策的践行是影响产能过剩行业融资难度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