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战略率先在城市实行,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继而在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全面铺开。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为社会转型和变迁注入了强大的推力。当前,我国社会开始进入整体、全面的历史转型期,其主要标志为:第一、在社会发展阶段特征上,从农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社会、工业文明过渡;第二、在社会资源配置机制上,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第三、在国家权力和组织架构上,从中央集权到简政放权过渡;第四、在社会结构与功能上,从单一性、同质性向多样性和异质性过渡。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管理的转型和变革成为人们的关注的焦点。回顾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并非大自然的产物,而是人民基于共同利益而进行集体选择的结果。时至今日,政府已然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诺斯悖论”指出,政府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政府又使经济衰退的更远。在我国,乡镇政府在国家权力体系中处于最低层次,却扮演着联系上级政府与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角色,因此,其地位之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立足于我国社会大转型的现实背景,以“乡镇政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我国乡镇政府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由此导致的公共形象危机,进而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重新塑造乡镇政府公共形象的对策和路径选择。具体研究框架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内容及技术路线;对相关词汇的语义进行了辨析。第二部分简要回顾了政府管理模式的演变与政府形象的历史变迁。第三部分揭示了新的行政生态环境中乡镇政府遭遇的困境、挑战与公共形象危机。第四部分分析了社会转型期乡镇政府面临的新职能。第五部分论述了对乡镇政府公共形象进行重塑的宪政基础和价值导向。第六部分是本文的核心,从七个维度具体阐述了社会转型期我国乡镇政府摆脱公共形象危机,进行形象重塑的路径选择。第七部分为结论与展望,对论文观点进行总结陈词并展望未来了研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