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晏子春秋》是成書於戰國時期、記載春秋末年齊國名相晏嬰行事及諫诤之言的一部書。作爲我國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說集,全書絕大部分為對話,語言生動活潑,口語化程度高,具有較高的語言研究價值。 戰國時期是漢語發展史上的重要時期,而肯定屬於這一時期的典籍並不多,因此深入研究《晏子春秋》的語法對於豐富和深化人們對這一時期語法系統的認識具有重要意義,可是圍繞《晏子春秋》的複句進行的系統研究尚未開展,在筆者所能查閱的範圍内,也未見有專著或論文發表,筆者遂想在《晏子春秋》的複句研究方面進行一下嘗試,通過《晏子春秋》複句的研究,可以為豐富和深化對該書所處歷史時期語法系統的認識提供一個具體的例證,這對於先秦漢語語法史的構建具有積極的意義。 本文前後共分爲三章,第一章是緒論部分,概括敘述《晏子春秋》的文獻情況、本文在研究中運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小採用的《晏子春秋》的版本和句讀和相關的語法體系。 第二章對《晏子春秋》中的複句全貌進行描寫、分析,在對全部語料進行窮盡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將該書的全部複句進行歸類分析,描繪該書複句面貌的共性和個性。同時,為力求清晰,有些资料以表格列出,並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借助數量統計的方法來區分研究對象的量變和質變、主流和支流及相關情況。經過全面的調查、描寫和分析,在本章的結尾部分作出對《晏子春秋》全書複句特點的總體分析和歸納。 第三章在對《晏子春秋》中的複句全貌進行描寫的基礎上,進行幾個專題的小討論,試圖揭示表面上相似的兩組複句:先總式總分連貫複句和承接式連貫複句、後總式總分連貫複句和判斷式按斷複句的内在區別,另外,還從漢語史的角度,通過“所以”出現在判斷式按斷複句、前果後因式因果複句和前因後果式因果複句三種情況中的比较,試圖對“所以”作爲標誌因果關係的詞組和作爲因果連詞單用兩種情況進行區分,一部書本中同一個虛詞不同用法的比較,可以更清楚的凸現該虛詞在漢語發展進程中的軌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