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此次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成了金融界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不仅金融监管的缺失被认为是危机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长时期的低利率政策也备受质疑。有学者认为,持续的低利率会使银行的资产价值与抵押品价值增加,信贷规模过度扩张,以及杠杆率上升,从而导致银行承担的风险增加,造成金融系统风险过度积累,最终使金融危机爆发。因此低利率会否导致,以及如何导致银行的风险承担增加,利率、银行风险承担和金融稳定之间有何关系成为了学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对利率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展开探讨。在理论分析部分,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为基础,主要对利率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四个影响机制,即估值机制、逐利机制、惯性机制和反应机制,以及影响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因素,包括银行规模、资本充足率和市场势力等进行具体阐述,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证研究中,通过运用2008-2014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季度面板数据,分别构建以预期违约率和不良贷款率为银行风险承担代理变量,以利差项为利率政策的代理变量的固定效应模型。其中以预期违约率为银行风险承担代理变量在宏观层面选取的控制变量是经济增长率、房地产景气指数、市场集中度、股票指数波动率和收益率曲线斜率,在银行层面选取的则是银行规模、资本充足率、流动比率和净利差。基于不良贷款率的宏观层面变量则是经济增长率、市场集中度和银行重要度,银行层面则是银行规模、成本收入比、权益比率、非利息收入比和资产利润率。 通过对两个固定效应模型分别进行固定回归效应回归分析、滞后2-3期的利差项回归分析以及不同种类银行的回归分析,得出在我国存在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利率对银行的风险承担影响存在估值机制、逐利机制和惯性机制,不同种类银行的风险承担对于利率的反应不同,同时宏观层面变量和银行特征变量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有重要影响的实证结论。因此基于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结论,对促进我国的金融稳定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完善货币政策制定目标,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银行业的良性竞争和加强金融监管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