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着稳定、协调和快速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短短的十几年内,中国证券市场已经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初具规模。截至2003年4月,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已经有1238家,股本合计有5942.72亿股,市价总值共42729.13亿元。但中国股票市场目前仅有现货交易,没有期货交易,缺少有效的风险回避机制,这势必影响到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尤其是中国已加入WTO,国内资本市场面临着国际资本的冲击。给中国脆弱的金融体系造成巨大的压力,这使得股指期货客观上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需要。对于中国证券市场股指期货问题,有很多学者针对性地做了大量研究。就当前中国证券市场的现实而言,这些研究尽管有很多角度和方向,但主要集中于股指期货在中国证券市场推出的问题上,包括股指期货可行性、条件、时机和方案等。其中关于条件和时机的问题,研究不少。但这些研究一方面在观点和结论上存在很大差异和分歧,造成长时间、激烈的争论,另一方面,这些研究大多数停留在定性的阐述和评论上,较少运用定量的方法。呼之欲出,却迟迟未出,面临中国证券市场股指期货的这种态势,更是需要科学、清晰、明确的条件分析和时机选择方面的研究。
考虑到多目标决策法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决策方法,本文尝试运用多目标决策法中的层次分析法思想建立模型,从综合、全面考虑的角度出发,以综合评价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定性、定量的来研究中国证券市场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和时机问题,进而做出更加科学和准确的评价,并做了一些对策分析。
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从实践和理论两个角度阐述了股指期货的涵义、产生和发展,重点强调了股指期货在各国推出的背景、时间、条件和方式,为股指期货的可行性分析作引子和铺垫。第二章从中国的客观发展形势和对股指期货的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开发股指期货的必要性。强调了虽然在中国证券市场有金融期货实践的失败教训,但开发股指期货的需求却是越来越迫切。同时,还阐述了众多学者专家对在中国证券市场推出股指期货决策的争论,指出了其争论的核数据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WWW.CSrC.gOV.cn)。第三章是将多目标决策法(MCDM)思想引入股指期货推出的决策模型。根据在中国证券市场推出股指期货决策的特点和多目标决策法的运用实践选择了其中的合适部分建立了决策评价模型。模型的基本结构运用了层次分析法(AHP)的思想(同标准的层次分析法模型有较大不同,模型的主体结构和部分计算是属于层次分析法,但最低层的计算是直接采用评分的平均值,而非层次分析法的两两比较),并结合问卷调查等对推出股指期货的决策进行时间方案的可行性评价。第四章主要是数据收集和模型计算。首先是进行问卷的设计和数据统计,其次是对模型进行计算,最后是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以得出一些在股指期货推出时机和方式上的结论。小结论是结合多目标决策法研究结果对股指期货决策的评价。先是对近期内推出股指期货的可能境况进行了预测分析,然后是针对开设股指期货的难点提出了一些对策。
本文引用的数据来自于国内外文献和权威机构。基于专家们拥有更多相关信息和更合理的思维判断能力,能做出更大可能理性判断的假设,构建了引入多目标决策法的决策评价模型,以问卷方式调查了一定数量的证券行业专家学者,得出了在中国证券市场推出股指期货时机的结论。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是对中国证券市场股指期货决策方法的新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