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国内外对乳腺超声造影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的应用中。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超声造影前后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对乳腺IDC的诊断价值。
材料和方法:本课题收集舟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资料完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乳腺IDC的病灶68例,观察并分析其二维图像特征及能量多普勒血流形态、频谱参数。并于术前对其中32例病灶行超声造影观察,术后均得到病理证实为乳腺IDC病灶。应用 ACQ 脱机分析软件对有造影剂信号进入的病灶(25例)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
结果:常规超声检查的68例病灶中显示毛刺征或蟹足征33例,内部有不规则暗区回声6例,内部微钙化41例,后方回声衰减28例;能量多普勒显示无血流17例,星点状或短线状血流49例,穿入型、分支状、不规则型血流分别为25例、20例及12例。45例肿块内部血流表现为高速高阻型(PsV≥17cm/s,PI≥0.7)。23 例有腋窝淋巴结肿大。经超声造影检查的32例病灶中无造影剂信号进入的7例,有造影剂信号进入的25例中显示毛刺征或蟹足征18例,内部有造影剂缺失暗区8例。有造影剂信号进入的25例病灶超声造影的明显增强时间及达峰时间比周围组织早,造影剂渡越时间较周围正常组织为更长,峰值强度(PI)及曲线下面积均较周围正常组织为高。
结论:乳腺IDC病灶在声像图上有其特征性表现,超声可成为诊断乳腺IDC的有效影像学方法之一,结合超声造影可提高超声对乳腺IDC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