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翼手目的19科中有14科缺少出生后生长发育的数据,在已知蝙蝠种类中,对生长发育进行过研究的不超过3%,并且80%的研究局限于蝙蝠科,尤其是温带蝙蝠。研究蝙蝠出生后生长和母婴交流行为有利于理解其生活史,同时对其生态学、行为学和发育模式非常重要。因此,对蝙蝠个体发育和母婴交流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蝙蝠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本论文利用标记重捕法对马铁菊头蝠和水鼠耳蝠幼蝠发育各阶段回声定位声波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测量前臂长和骺间距来获得水鼠耳蝠幼蝠的年龄预测方程。在野外自建网室和大砬子洞内分别研究了马铁菊头蝠和水鼠耳蝠的母婴交流。研究结果表明:
1.马铁菊头蝠声波主频率、声脉冲时间随幼蝠的生长发育而逐渐升高;水鼠耳蝠声波主频率随幼蝠的生长发育而逐渐升高。声波声脉冲时间、声脉冲间隔随生长发育而缩短。
2.水鼠耳蝠幼蝠雏后增长初期前臂长呈线性方式增长,随后增长变得缓慢。骺间距在前13天迅速增加,然后线性下降,随着其接近闭合值而逐渐减小。雏后增长期的前13天,前臂长是估测年龄最准确的变量;13天以后,骺间距是估算年龄最可靠的变量。
3.马铁菊头蝠和水鼠耳蝠母婴间通过气味和叫声相互识别。随着幼蝠的生长发育,母婴间的相互联系会随之减少,在哺乳期后期,幼蝠更加主动地靠近母蝠,母蝠却对幼蝠变得十分冷淡。2种蝙蝠的母蝠仅哺育种内具有亲子关系的幼蝠,不存在种内共同育婴的现象。
4.马铁菊头蝠母蝠接近幼蝠时声波特征与悬挂状态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主频率前者显著高于后者(t=4.79,p<0.05),声脉冲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分别为t=-3.67,p<0.05;t=-17.88,p<0.05);水鼠耳蝠母蝠接近幼蝠时声波特征与悬挂状态相比也存在显著差异。主频率前者显著低于后者(t=-2.46,p<0.05),声脉冲持续时间前者显著高于后者(t=4.46,p<0.05),声脉冲间隔在两种状态下差异性不显著(t=-1.92,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