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运动是人与大自然相互交融、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活动,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文化氛围,构成了体育运动的社会人文环境,可分为赛场环境、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则决定了人们对竞技体育的态度以及左右着体育运动的发展,而赛场环境影响着运动员教练员的竞赛心理。一方面,运动竞赛的发生发展不仅与人自身有着内在本质的联系,而且受到人文环境的制约,创造和改善适宜的体育运动竞赛的赛场环境,将有利于运动员临场竞技水平的发挥并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另一方面,体育能够影响赛场环境并促进赛场环境的改善。目前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正处于发展壮大阶段,如CUBA、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等赛事已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自己的品牌赛事。高校竞技体育运动竞赛的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教体结合的有利体现。但在高校运动竞赛过程中,因运动员年龄小、大赛经验少的特点使其在高校运动竞赛特殊的赛场环境中的临场竞技水平发挥极不稳定。赛场环境的问题已成为影响运动员临场竞技水平发挥的主要问题。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影响高校篮球运动员临场竞技水平发挥的赛场环境。主要借助环境学的理论观点,综合运用竞技运动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社会学的相关研究,对影响高校篮球运动员临场竞技水平发挥赛场环境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归纳出了3个主导限制因子:教练员的临场指挥与战术决策能力、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和观众效应。进而对这3个主导限制因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不仅会有助于运动员在运动竞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赛场环境的改善可以提高高校运动员或运动队竞技运动水平和高校自身的知名度,促进校际体育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高校在职篮球教练员从事过专业运动经历的较少且后天教育、培训不足,导致教练员的临场指挥与战术决策能力参差不齐。2、高校在籍的篮球运动员参加大赛的机会相对较少即大赛经验极为缺乏,运动员的取胜信心和赛场调控能力等心理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3、不同类型的观众、观众数量、观众的着装服饰与道具的色彩这些环境因素聚合在一起,他们会影响运动员的兴奋水平、活动效率和运动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