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冷原子系统的实现为现代原子、分子和光物理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并给其他以往独立的研究领域带来突破。对于冷分子系统的研究,为实现探索、测量和调控比原子系统中更为复杂的量子过程,提供了丰富的机会。超冷极性分子作为极好的量子力学模型,为研究物质新的量子态,显著的提高基本物理常量的测量精度,研究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的基本原理等领域提供了令人憧憬的平台。本文主要介绍物理所小组正在搭建的钠-钾超冷极性分子实验的进展,包括预冷却钠原子的塞曼减速器,预冷却钾原子的横向冷却,长距离磁转移的实现和混合势阱中蒸发冷却获得大原子数的钠的BEC。 过去的十年里,对超冷分子的研究得到显著的进展。利用Feshbach共振和受激拉曼绝热过程,JILA小组成功制备了处于转振动绝对基态的超冷40K87Rb分子。但是,40K87Rb分子因为交换反应化学性质不稳定,因此难以继续蒸发冷却直至获得偶极分子的量子简并。23Na40K和40K133Cs是唯一的两种化学稳定的碱金属偶极费米子分子,期望可以克服KRb分子稳定性问题,并实现分子的量子简并。其中,23Na40K的分子偶极矩更大,为2.72德拜。 要实现基态分子,首先要制备大量的量子简并的原子,本论文讲述实验制备大原子数的钠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过程。经过塞曼减速器减速的钠原子束流,被三维磁光阱束缚并继续冷却。为了获得充裕的光学通道和更长的势阱寿命,采用磁转移技术,将激光冷却得到的冷原子云高效率的从磁光阱腔转移到超高真空玻璃气室。此举对于后续展开光晶格实验和原位成像实验至关重要。结合磁阱和光阱各自的优势,并考虑到后续协同蒸发冷却钠原子和钾原子的要求,我们选择在混合阱中蒸发冷却。经射频蒸发后的低温原子被转移至交叉光阱继续蒸发冷却,直至实现约1×107原子数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