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县拥有优质的旅游景区资源,是四川省内著名的旅游名地。然而,“5·12”汶川大地震对其旅游业的成长造成了异常严重的影响。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国务院着重强调了旅游经济作为汶川发展的先导产业,同时随着现代居民对健康运动与休闲意识的增长,体育运动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青睐。体育和旅游同时作为极具潜力的第三产业,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加之汶川民族乡土资源丰富,共同成为了牵动汶川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力量。但汶川体育旅游产业内部的劣势和外部的挑战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寻找更多新的、稳定的发展策略对震后汶川体育旅游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和发展策略如下:(1)采用文献资料法,以震后汶川体育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整理概括震前震后汶川旅游业发展状况、旅游资源类型并对震后旅游业受损状况,归纳震前震后汶川体育旅游资源以及对汶川景区游客现状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震后汶川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良好。(2)通过问卷以及实地走访对震后汶川三江生态旅游区、水磨古镇、萝卜寨景区游客现状进行分析,受访游客主要以中年和老年群体;游客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希望增强体质、休闲娱乐、释放压力,在参与过程中挑战和探险,突破自我;交通是否便利、安全是影响游客量的重要因素;游客选择体育旅游活动方式取决于游客参与体育旅游的目的和需求。(3)通过SWOT分析震后汶川体育旅游产业现状,其发展优势有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山水本底资源、独特的人文环境、悠久的民风民俗、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良好的区位优势;发展劣势是体育旅游基础设施较差、体育旅游宣传方式与项目推广较难、体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自然生态系统脆弱;发展机遇有汶川旅游业的优化布局、短途运动休闲游比例增加、极限冒险类运动更受年轻客群青睐;面临的挑战是旅游者参与信心、体育旅游专业复合型人才素养不高。针对震后汶川体育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劣势和挑战,提出以下策略:(1)完善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地服务质量;(2)创新宣传方式,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市场;(3)优化体育旅游产业布局,打造“体育+”复合型产业链;(4)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体育旅游发展;(5)树立危机管理意识,重塑旅游者信心;(6)重视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7)准确定位,区域联合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