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奶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评价及其保护技术体系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5次 | 上传用户:dzxt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围绕原料奶中风味物质的检测和风味的保护技术体系这一中心,采用液液萃取(LLE)、静态顶空(HS)、固相微萃取(SPME)、吹扫捕集(PT)四种方法分离提取原料奶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从中筛选一种适合分离提取原料奶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方法,并对其参数进行优化,进而达到最佳分离提取效果。然后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不同饲养模式下原料奶的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用感官评分和风味强度法对其风味进行评价,建立原料奶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检测技术和评价方法。根据影响原料奶风味的相关因素及查阅资料,建立保护原料奶风味的HACCP体系。通过实践验证及效果分析,达到保持原料奶优良风味,控制不良风味的目的。通过上述内容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与液液萃取法、静态顶空法、固相微萃取法比较,吹扫捕集法具有操作简捷,分离提取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最多且检出限低,是最适宜原料奶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离提取方法。2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得到PT的最佳分析参数为:吹扫温度40℃,吹扫时间30min,Nacl浓度0.32g/mL且确定了各因素的主次为:吹扫时间>吹扫温度>Nacl浓度。3用优化后的PT-GC/MS条件对原料奶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从类别上看,其中以醇酚类、醛酮类及烷烃类为主。各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共同作用构成了原料奶独有的风味。4不同饲养模式下,原料奶的理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但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在含量和组成上存在差异。二甲硫和醛酮类在含量上差异显著(P<0.05);小区型有酸类检出,而其它二种类型没有酸类检出。5不同饲养模式下,原料奶风味的总体感官评分都在9分以上,属于一级奶,但是,原料奶的疾病咸苦味、饲料杂草味及牛体牛棚味三个感官指标的感官评分为:规模型>小区型>散养型。风味强度评价与感官评分结果相关,即规模型>小区型>散养型,其中二甲硫、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及苯乙醛对风味的贡献较大。6原料奶贮藏运输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手工挤奶、挤出牛奶长时间暴露在饲养环境较差的地方均影响原料奶的质量和风味。7根据影响原料奶风味的相关因素和实践调查,制定出了保护原料奶风味的HACCP体系。8执行保护原料奶风味的HACCP体系前后,乳成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细菌总数执行后显著低于执行前(P<0.05),产奶量在执行HACCP后显著高于执行前(P<0.05),且各指标执行HACCP后较执行前稳定;执行HACCP体系前后各取样点原料奶的风味存在差异,但从感官评分和风味强度评价来看,执行HACCP后风味好于执行前的风味。可见,本研究建立的以保持原料奶良好风味和控制不良风味为目标的HACCP体系不仅可保持原料奶良好风味,而且对奶的产量指标有改善的效果。
其他文献
辽宁省草地资源丰富,在草地植被分布上,东部地区 草地连片环于中、幼针叶林周边.草高林矮,加之气候干 燥,火燃指数较高.因此,草原防火重、难度大.1988年 前,每年发生不同程度
在冀北林区推广应用林木鼠害无害化控制技术防治林区害鼠,采用"鼠害天敌+高效鼠密度调节剂生物诱杀"模式防治地上鼠,采用生物诱杀模式防治地下鼠。试验结果表明:地上鼠防效达
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城镇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既定目标。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目标必须与国家城镇化战略目标相适应 ,必须与国家整个农业和农村改革部署
BIM技术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项目的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也是越来越高,因而加强BIM技术的综合应用,有效提升项目工程质量是当前相关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BIM技
随着阜蒙县苜蓿草种植面积大幅增加,苜蓿草在收割、加工、贮藏和利用等环节上尚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苜蓿草的利用价植和经济效益,笔者浅谈苜蓿草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现阶段农村地区畜禽散养户养殖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效果依然有待进一步提升。笔者认为,应结合现阶段新的养殖环境做好疫病防控工作,保障养殖安全。
行政决策是各级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环节,在"渐进决策模式"广泛应用于我国地方政府行政决策工作中以及地方政府行政决策方式尚需改进的背景下,探讨"渐进决策模式"与我国地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对此领域的研究,尚兴起不久,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开发运用体育课程资源方面的研究,更是不多。针对我国绝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