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筛查目的:总结31例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患儿的临床资料,疑似病例进行筛查试验并对结果异常的患儿进行基因分析,明确诊断。方法:(1)总结31例有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结果。(2)流式细胞术检测31例患儿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3例患儿Th17细胞数量,Q-RT-PCR检测15例患儿IL-12/IFN-γ轴功能的完整性。(3)对筛查结果有异常的患儿进行相关基因分析并测序,明确病因。结果:(1)一般情况:31例患儿,28例男性,3例女性,平均起病年龄4.1月,平均诊断年龄4.1岁。(2)临床表现:31例患儿在出生或出生后6m内接种卡介苗。其中21例出现局部强烈反应(接种部位红肿、化脓),11例患儿有同侧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9例患儿行淋巴结切除术。部分患儿出现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的表现,包括多发骨质破坏(P4、P10),肺、骨、肝多发结核(P8-P12、P17、P18),结核性腹膜炎(P8),骨髓炎(P17)。(3)常规筛查:31例患儿血常规除P5、P9、P10外,其余28例白细胞均有升高。P1-P15免疫球蛋白Ig G基本正常或代偿性增高;P16 Ig E水平明显增高,为2000 IU/m L;P19 Ig G水平低,Ig E、Ig A、Ig M正常。P1-P15四唑氮蓝试验(NBT)明显降低,大多数为0。淋巴细胞分类均无明显异常。(4)免疫学功能试验:15例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X-CGD)患儿呼吸爆发结果异常,患儿有重叠峰,携带者母亲为双峰。1例高Ig E综合征(HIES)及2例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CMC)患儿外周血PBMC中Th17细胞数量占CD4+T细胞的比例较健康对照减少。15例患儿行IL-12/IFN-γ轴功能试验,5例结果异常。(5)基因分析结果:15例患儿CYBB基因突变,1例患儿STAT3基因突变,1例患儿IFNGR1基因突变,1例患儿IL12RB1基因突变及2例患儿STAT1基因突变。结论:本课题组筛查总结31例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的患儿,确诊包括X-CGD、HIES、孟德尔遗传异常分枝杆菌病(MSMD)、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CMC)在内的20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其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以局部强烈反应及淋巴结炎为主要表现,少数出现播散性卡介苗感染。通过筛查试验可为初步诊断这些PID提供依据,基因检测是诊断的金标准。第二部分7例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的临床及分子特征分析目的:探讨7例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CMC)患儿的临床特征、Th17细胞数量及基因突变特征。方法:(1)总结7例患儿临床资料,常规免疫学检查排除常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Th17细胞数量。(3)RT-PCR/PCR测序分析患儿及父母STAT1基因,明确诊断。结果:(1)临床表现:患儿多在6月前起病,以反复鹅口疮起病,逐渐出现指甲及皮肤真菌感染。其中2例(P1,P5)出现深部真菌感染,表现为肺脓肿。1例(P4)有隐球菌感染。除真菌感染,同时经历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病原菌为金葡菌(P1、P4),肺炎链球菌(P1)和绿脓杆菌(P5)。2例(P6、P7)有分枝杆菌感染。2例(P5、P7)疱疹病毒感染,1例(P4)EB病毒,2例(P2、P3)巨细胞感染.。1例(P3)自身免疫表现,甲状旁腺功能降低。7例患儿均无严重并发症。(2)验室检查:7例患儿免疫学检查提示,淋巴细胞分类中,P2及P3 CD8+淋巴细胞稍高;P7 CD19+T细胞稍高而NK细胞稍低,其余均正常。血清免疫球蛋白P7血清Ig G低,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后可恢复正常。NBT及呼吸爆发实验均正常。(3)7例患儿外周血PBMC中Th17细胞数量占CD4+T细胞的比例较健康对照明显减少。STAT1基因分析:发现6种突变位点(N89Y、L283V、M325K、Q330K、T385K、K388E),其中4种(N89,L283V,M325K,Q330K)为新型突变。结论:本研究确诊了7例STAT1突变CMC患者。自幼反复出现鹅口疮、有指甲、皮肤、消化道、外生殖器真菌感染的患儿应临床怀疑CMC。STAT1基因分析是诊断的金标准,突变STAT1基因可能通过改变Th17反应来影响宿主对念珠菌的防御,使Th17细胞测定成为快速筛查CMC的诊断工具。同时,CMC患者广泛的临床表型也提示我们,除长期的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外,其治疗仍需探索更多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