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CO2驱油作为一种重要的三次采油技术,能有效提高采收率,不仅适用于常规油藏,其对于致密、稠油等非常规油藏的开发效果也有显著的改善,在现场应用广泛。然而在CO2驱油过程中,沥青质在地层、井筒、采油设备中的沉积会带来地层堵塞、渗透率降低、设备损坏及经济损失等不良影响。对于重质原油而言,沥青质含量高,沉积现象会相对严重;对于致密油藏而言,沉积的沥青质更易堵塞致密岩心,加大开采难度。为保证开发效果,CO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O2驱油作为一种重要的三次采油技术,能有效提高采收率,不仅适用于常规油藏,其对于致密、稠油等非常规油藏的开发效果也有显著的改善,在现场应用广泛。然而在CO2驱油过程中,沥青质在地层、井筒、采油设备中的沉积会带来地层堵塞、渗透率降低、设备损坏及经济损失等不良影响。对于重质原油而言,沥青质含量高,沉积现象会相对严重;对于致密油藏而言,沉积的沥青质更易堵塞致密岩心,加大开采难度。为保证开发效果,CO2驱替过程中沥青质析出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首先根据SARA测定法将原油的四个组分进行分离,从原油溶解能力和沥青质絮凝能力两方面来判定四组分对原油稳定性的影响,并对胶质、沥青质这两种关键组分的物理性质及对原油黏度影响进行测定研究;采用Teclis界面张力仪,基于悬滴法分析注入的CO2与原油的相互作用,并利用高压可视PVT系统观察注CO2后沥青质的析出情况,分析原油组分的变化规律,进行CO2对沥青质析出影响机制的研究;针对不同沥青质含量的原油开展CO2驱替实验,记录岩心渗透率及采收率的变化,并采用SEM观察析出的沥青质的结构,进而揭示并验证驱替过程中沥青质的析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芳香分、饱和分这两种组分相比,胶质对于原油稳定性和沥青质析出的影响更大。胶质附着在沥青质周围,促进沥青质的分散,抑制沥青质沉积。当沥青质含量超过胶质分散能力,体系黏度急剧增加且原油稳定性减弱。CO2与原油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溶解与抽提上,高压下以抽提作用为主。由于CO2与原油的相互作用,原油组分间的平衡被破坏,沥青质开始析出。沥青质的析出压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达到析出压力后,压力越高,析出量越大。最后通过岩心驱替实验表明CO2是沥青质沉积的主要原因,沥青质析出多发生在注气入口端,且原油沥青质含量越多,岩心渗透率降低幅度越大。由沥青质静态沉积实验可知,不同原油析出的沥青质结构不同,沥青质结构与胶质、沥青质含量和胶质-沥青质含量比值相关。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油气需求的不断增长,储量丰富、具有开发潜力的致密油资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近年来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与常规油气藏相比,致密储层大多属于异常超压地层,内部发育大量的微纳米级孔隙,渗透率极低,多相流动时毛管阻力大。尤其页岩储层含有大量的干酪根,对油气的存储和运移特征有着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注水和聚合物驱都不适用于致密油的开发,致密油开发多采用水平井压裂后衰竭式开采,即依靠储层岩石以及流体的天
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南海和东海海域,我国对于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起步较晚,整体研究状况处在实验室模拟和初步试采阶段,缺少系统开发水合物的研究。因此,如何高效开发天然气水合物成为研究重点,井网系统及注采参数是高效开发水合物的关键问题。室内实验规模有限,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开采过程中水合物的变化情况,更无法预测开采过程中水合物储层的动态变化,并且由于经济等原因开展矿场井网实验较为困难。数
CO2混相驱是一种有效提高采收率的手段。我国油藏原油储层压力往往低于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无法达到CO2混相驱,驱油效率不尽如人意。降低CO2与原油最小混相压力为技术关键。目前降低混相压力的方法主要有混相溶剂法、超临界微乳液法,这两种方法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O2/原油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但也都存在不可忽视的缺点。气溶性表面活性剂降低体系混相压力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开发合适的气溶性表
注水是低渗砂岩储层开发的主体技术,但低渗砂岩储层的物性差、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严重,导致注水开发效果通常较差,需要配合使用其他储层改造工艺措施来增强开发效果。砂岩基质酸化是油气井稳产、增产,注水井稳注、增注的主要工艺措施之一,但是传统理论与方法不能较精确地研究与解释酸岩反应与形成伤害的机制。国内X采油厂S区块属于典型的低渗砂岩油藏,孔喉半径小,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严重,低孔低渗区域长期欠注,为了扩大
随着压裂技术的发展,致密油藏的开发在油田开采中得到重视,占油气开采比重越来越大。但致密油藏储层物性较差,常规压裂改造措施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缺乏针对性,增产效果有限,因此人们提出采用转向重复压裂技术对致密油藏进行压裂改造。压裂暂堵剂是转向重复压裂技术中重要的添加剂,对于封堵老裂缝以及新裂缝的重新定向具有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压裂改造的效果。目前转向压裂施工中采用的暂堵剂大多存在封堵强度不高、耐温性差、
地下储层结构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将会出现明显改变,具体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地下储层受外界的高温作用。例如,在核废料地下存储及稠油开采的过程中,储层岩石受高温作用会出现热损伤,孔隙空间会发生明显变化。二是高温储层与注入流体的相互作用。当流体注入干热岩等高温储层时,岩石受热冲击作用会迅速降温,孔隙空间也会发生明显改变。温度变化对岩石微观结构的改造,对孔隙内流体的渗流过程以及渗流过程中流体与岩石传热过程的影响
西部T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底水油藏主要以直井模式开发。目前油田底水上升情况严重,底水锥进对油、气藏开采不利。为保持油藏的有效开采,需进行底水治理。由于油藏埋藏深、温度高、地层水含盐量大、油层厚等原因,注水泥、注冻胶建隔板封堵底水都存在凝胶时间可控性差、耐温性差、稳定性差、强度低等缺陷。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通过QC-90树脂添加引发剂、缓聚剂构建高强度、凝胶时间可控、稳定性高的化学隔板体系。论文依据半
致密油藏具有基质致密、天然产能低、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等特点,开发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以毛管力为主要作用力的静态渗吸来有效开采这类储层。针对渗吸实验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多是研究岩心的边界条件、物性参数,渗吸方式等因素对渗吸采出程度的影响,对渗吸实验中岩心内受重力和界面张力影响的流体的渗吸深度研究较少,因此考虑重力对渗吸深度的影响对致密储层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高压压汞实验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致密储
聚/表复合驱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方法,但是聚/表复合驱在驱油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近年来,纳米技术在油田有多方面的应用,将纳米技术与聚/表复合驱相结合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纳米流体是典型的胶体分散体系,颗粒易发生团聚失去稳定性,进而对体系的性能产生影响。因此首先通过沉降法、浊度及Zeta电位的测定研究了不同盐环境下(Na Cl盐水和模拟地层水)、不同SiO2浓度时纳
降粘剂-泡沫复合驱油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复合驱油技术在国内外很多油田都有应用,普遍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关于降粘剂-泡沫复合增效提高采收率的机理还不够系统。在微观上方面,关于降粘剂和泡沫调堵体系的协同增产机理的研究也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亟需对降粘剂-泡沫复合增效提高采收率的机理进行系统研究。为了研究降粘剂-泡沫复合增效提高采收率机理,本文通过室内实验研究,针对胜利油田C区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