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CC的RFID通信协议研究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titi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一项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RFID系统一般由三大部分构成:标签、阅读器以及数据库,数据库可以是运行于任意硬件平台的系统,可由用户根据实际的需要自行选择,其计算和存储能力强大。阅读器实际是一个带有天线的无线发射与接收设备。标签是配备天线的微型电路,它存储着用户的唯一标识码ID和产品的信息。RFID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隐患,即安全机制。通常阅读器和数据库之间的通信信道是安全的,而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通信信道是不安全的。由于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阅读器与标签之间是无线通信,系统没有点对点的安全信道,因此RFID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极其薄弱,已经成为制约RFID系统发展和应用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现有协议中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等问题做了分析,尤其是在ID明文传输和密钥更新不同步问题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ECC通信协议。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第一,分析了现有协议中标签ID的匿名性的不足,并在本协议中,采用了欲更新共享密钥的方法,即:在数据库中,同时存储更新后和未更新的两对密钥对,这样就会保证下次轮询不会出现授权标签密钥失效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数据不同步的问题。第二,对于ID明文传输的问题,是体现在交互协议的第二步,本协议把ID一分为二,即:IDx,IDy,并用ECC分别加密后并传输给阅读器,阅读器将加密数据块传输给后端数据库。在后端数据库中匿名的ID被解密出来,解密后的ID与数据库中存储的ID进行比较,满足条件的标签ID才能通过,这给篡改者增加了难度,保护了用户的隐私。本协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数据同步和标签ID明文传输的问题。
其他文献
近年来,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由于具有抗多径干扰能力强、频谱利用率高、实现简单等优点,并在众多的高速数据传输领域,如数字音频广博(DAB)、数字视频广播(DVB)、无线局域
近些年,随着战斗机、导弹和飞行器等现代战争中的作战工具的高速发展,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飞行速度不断加快,导致目标在长时间相参积累中越距离单元走动。因此常规的相参积
智能视频监控利用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等技术,在对图像采集编码的基础上,能够检测和识别特定的人和物体,发现监控现场的异常情况,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发出警报和提供有用信息
本文内容为“支持LTE-eHRPD网络间切换的系统模拟器研究与开发”项目中的第一阶段工作和主要成果。这一阶段中设计了演进的高速数据分组数据eHRPD与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之间
频率测量是电子测量技术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频率测量方法的精度和效能常常决定了测量仪表或控制系统的性能。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信息传输和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将需要更高
数字水印是一门将秘密信息(即水印)以不可见形式嵌入到载体媒体中以证明版权归属或跟踪侵权行为的技术。数字水印技术在版权保护,内容完整性认证,数据跟踪和检测,商业视频广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仿真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飞机研制及模拟飞行训练中。然而飞行仿真将产生大量的数据,如果以数据方式输出仿真结果,缺乏直观性,不利于挖掘隐藏于数据中的
红外图像目标的检测与识别是现代军事武器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红外面目标的检测主要依靠图像分割技术,而图像分割结果的精确度又决定了后续处理中图像目标提取与识别的准确
合成孔径雷达(SAR)自动目标识别技术应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实现SAR图像中目标的自动识别,近年来受到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SAR自动目标识别系统
在协作无线通信网络中,伙伴选择问题是其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步骤,也是影响通信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总结现有伙伴选择算法的基础上,针对两种具体应用场景,提出了两种新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