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儿童桡骨颈骨折在临床中并不常见,但不恰当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功能丧失。其治疗主要依据骨折移位程度,无明显移位的桡骨颈骨折可选择单纯外固定保守治疗,移位明显的骨折可能需要复位后内固定治疗。固定方式包括:弹性髓内钉、克氏针、可吸收螺钉、可吸收棒、钢板内固定及石膏外固定等。其中克氏针撬拨复位,具有避免切开肘关节囊,保护桡骨头血运等优点,在治疗移位明显的儿童桡骨颈骨折上得到广泛认可。但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儿童桡骨颈骨折在临床中并不常见,但不恰当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功能丧失。其治疗主要依据骨折移位程度,无明显移位的桡骨颈骨折可选择单纯外固定保守治疗,移位明显的骨折可能需要复位后内固定治疗。固定方式包括:弹性髓内钉、克氏针、可吸收螺钉、可吸收棒、钢板内固定及石膏外固定等。其中克氏针撬拨复位,具有避免切开肘关节囊,保护桡骨头血运等优点,在治疗移位明显的儿童桡骨颈骨折上得到广泛认可。但是,撬拨复位后采取何种固定方式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尚存在争议。目的:本研究对克氏针撬拨复位石膏固定与克氏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钉联合石膏固定两种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估不同固定方式在儿童桡骨颈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收集2015年5月至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48例手术治疗的儿童桡骨颈骨折病例,分成A组和B组。A组行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Percutaneous Kirschner’s Wire Leverage,PKWL)石膏固定,B 组行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钉(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ESIN)联合石膏固定。术后第一天,行肘关节标准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折复位情况。术后4-6周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有无移位及愈合情况。术后3月、6月、12月、18月、24月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临床评估和影像学评估。根据术后时间长短分为近期评价(术中情况及术后6周以内)和远期评价(术后6周以上到末次随访)。近期评价指标是手术时间、有无神经损伤、骨折整复结果(Metaizeau整复标准)、术后骨折移位情况、感染、针尾激惹。远期评价指标是肘关节功能MEPS评分及相关远期并发症统计,包括桡骨头坏死、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骨骺早闭、肘外翻。结果:(1)近期评价结果:两组手术均无感染、神经损伤。术后一天肘关节X线片与术后4-6周肘关节X线片比较,两组手术均未发现骨折端再次移位。骨折整复结果(按照Metaizeau整复标准),A组:优16例,良5例;B组:优21例,良6例,两组病例骨折整复结果均满意。B组出现两例针尾激惹,二次手术取出髓内钉后得到痊愈。A组和B组手术用时统计学分析,P<0.0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根据均值和准差,A组用时更少。(2)远期评价结果:两组均无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肘外翻。B组出现2例骨骺早闭,术后随访未见肘外翻畸形及肘关节活动受限。A组术后患侧和健侧MEPS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两者无统计学差异。B组术后患侧和健侧MEPS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两者无统计学差异。A组术后患侧与B组术后患侧MEPS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石膏固定与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钉联合石膏固定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均取得满意结果。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笔者更加推荐克氏针撬拨复位石膏固定,该种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避免二次手术取内固定,手术用时少,避免手术切口,更符合微创治疗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放疗是一种临床广泛使用的肿瘤治疗策略,约65-75%的实体瘤需要进行局部放疗。然而,与辐射相关的免疫抑制微环境常诱使原发肿瘤产生辐射抗性,并无法有效控制肿瘤的远端转移,从而导致不良预后和死亡。因此,建立安全有效的免疫微环境调控策略对增强肿瘤放射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为了有效解除放疗诱发的免疫抑制并增强抗肿瘤免疫响应,本论文拟合成一种负载小分子免疫调节剂R848的新型射线响应性纳米药
研究背景: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俗称老年痴呆症,是最常见的痴呆症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AD防治药物,因此研发AD防治药物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AD的主要病理表现为细胞外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以及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这种病理改变导致突触功能受损,最终引起神经元死亡。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β
目的了解苏州市学龄前儿童孤独症样行为的流行病学现状,探讨孤独症样行为与家庭养育环境之间的关系,找到可能与学龄前儿童孤独症样行为的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儿童孤独症样行为及制定科学的家庭养育策略提供参考,也为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苏省苏州市10所幼儿园的在园儿童中开展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资料:人口统计资料包括学前儿童的性别、年
巴贝虫是一种寄生于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红细胞内经媒介蜱叮咬传播的顶复门原虫,可引起人兽共患巴贝虫病。巴贝虫感染多呈隐匿性,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自发性溶血疾病,在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重症患者可危及生命。田鼠巴贝虫是引起输血途径感染巴贝虫病的主要虫种,且经输血途径引起的巴贝虫病致死率更高。目前巴贝虫病常用治疗药物是克林霉素和奎宁,阿托伐醌和阿奇霉素可作为二线药物,以上药物为提高疗效可联合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最主要类型,针对其治疗的靶向药物较少且预后很差,其相关分子机制急需被阐明。肿瘤并非单一基因或通路异常的结果,因此基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系统生物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NSCLC的研究中。然而传统的PPI网络研究有两个不足:一是网络拓扑分析较少考虑已有的先验生物知识,二是往往缺乏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构层面解释。针对此研究现状,本论文的第一部分提出了
蛋白质稳定性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对于活细胞能够执行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参与了细胞中许多重要的生命过程。错义突变可以通过影响蛋白质稳定性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致使蛋白质的功能削弱或丧失,从而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因此需要开发估计和解释错义突变对蛋白质稳定性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影响的方法。本次研究中,我们开发了 PremPS和MutaBind2预测方法,分别通过计算错义突变对蛋白质折叠自由能和
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pullulans)是一种具有多种发酵产物的酵母样真菌,在合适的营养环境下可以同时合成两种结构不同的胞外多糖—普鲁兰和β-葡聚糖。普鲁兰是由α-1,4-糖苷键连接的麦芽三糖单位经α-1,6-糖苷键聚合而成的水溶性高分子多糖,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可塑性、稳定性以及可降解性,因而在食品、医药、化妆品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应用广泛。β-葡聚糖是由β-1,3-糖苷键连接而成的
研究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类发生在结直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见症状为腹痛、腹泻和血便等。炎症反应、胆汁酸和肠道菌群紊乱、焦亡和凋亡的激活在UC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我们对UC的发病机制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目前仍无特效的预防和治疗药物,且已有的药物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均具有比较严重的副作用,因此亟待寻找新的、安全且高效的防治策略。苹果多酚提取物(APE)是从新鲜苹果中提取的植物化学物的混合物
目的:食管鳞癌是一种起源于食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所有肿瘤中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国民健康水平。食管鳞癌恶性程度高,发病机制复杂,因此,探索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近年,RNA中的m6A甲基化(m6A methlyation)是肿瘤分子遗传学中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主要探究m6A甲基化酶METTL3对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机制,旨在为食管鳞癌的分子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
CD8+T细胞在不同细胞因子条件下可分化为特性和功能不同的亚群,包括Tc1、Tc2、Tc9、Tc17等。其中主要由细胞因子IL-12介导分化的Tc1细胞,即 Ⅰ型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以分泌高水平的穿孔素、颗粒酶素、γ干扰素(IFN-y)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为主要特征,是机体自发性抗肿瘤免疫应答中杀伤肿瘤最主要的效应性免疫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