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伍崇曜(1810-1863)是清代广州十三行的行商之一,代表清政府与外国商人打交道,是具有官方性质的特殊商人,其商业活动为其创造了丰厚的家财。同时,伍崇曜的商业活动与当时的鸦片走私的关系纠缠不清,使他成为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谭莹(1800-1871)是清代广东著名的学者,以诗文闻名于省内外,有丰富的藏书,热心于乡邦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伍崇曜与谭莹一以财闻、一以才闻,携手合作,共同辑刻了《岭南遗书》、《粤十三家集》、《楚庭耆旧遗诗》、《粤雅堂丛书》等,使岭南学术风气和文献的保存与传播深受其益,在岭南乃至全国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本文把伍崇曜的刻书活动置于收集与整理地方文献的视角下进行谈论。绪论之外,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伍崇曜与谭莹的生平考略。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伍崇曜所刻之《岭南遗书》、《粤十三家集》和《粤雅堂丛书》等三部重要丛书,指出了前两部书对乡邦文献、乡邦文化发展的突出贡献,后一种书在嘉惠广东学林方面的重要影响;重点分析了谭、伍所写之二百多篇题跋的特点与价值。第三部分探讨伍崇曜对广东地方文献收集与整理的影响,把伍崇曜作为一个典型的个案来展开讨论富商刻书的表现与成因,并简略地探讨伍崇曜刻书对于岭南文化的贡献。最后一部分为结语,主要总结谭莹和伍崇曜刻书的基本情况及意义。
伍崇曜作为一位以财富闻名的商人,热衷于典籍(尤其是地方文献)的刊刻,这在明清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在本文中笔者暂且把明清时期富商刻书的现象定名为“伍崇曜现象”。富商刻书是明清时期的儒商实践“儒行”、以儒家的思想信条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主动向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靠拢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商人地位不断提高、士商交往不断深入和融合的历史产物。这不仅彰显了明清时期的人文风尚,成了该时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能使传统文化典籍得到更好的保存和流传。从岭南地区来看,伍崇曜的刻书活动有利于岭南教育精神的延续,有利于岭南文化的守护、传承和发展。
本文的撰写主要依据地方志、族谱、伍崇曜所刻之书及题跋等第一手材料,同时也有部分今人著述。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的调查与考证法、列表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