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水下无线光通信由于其高带宽和通信速率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水下环境的吸收、散射等影响,水下无线光通信的传输距离被严重的限制。为了实现远距离的水下无线光通信,具有光子限灵敏度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ingle Photon Avalanche Diode,SPAD)被研究用于接收端检测光信号。接收端中要实现数据解调的关键在于恢复同步时钟和基带信号,其中同步时钟的恢复是实现基带信号恢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水下无线光通信由于其高带宽和通信速率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水下环境的吸收、散射等影响,水下无线光通信的传输距离被严重的限制。为了实现远距离的水下无线光通信,具有光子限灵敏度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ingle Photon Avalanche Diode,SPAD)被研究用于接收端检测光信号。接收端中要实现数据解调的关键在于恢复同步时钟和基带信号,其中同步时钟的恢复是实现基带信号恢复的基础。由于SPAD输出的是离散的单光子脉冲,并且光子探测过程中会受到强烈的散粒噪声影响,因此实现远距离水下光子计数无线光通信的关键点和难点在于同步时钟的恢复,但是目前并没有系统性的水下光子计数无线光通信同步时钟恢复方案。在此背景下,本文围绕远距离水下光子计数无线光通信同步时钟的快速恢复技术展开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基于LED发射光场的统计分布、水下信道的衰减过程、光子探测的非标准泊松随机过程建立了水下光子计数无线光通信系统模型。根据系统模型,以开关键控(On-Off-Keying,OOK)调制为例研究了水下光子计数无线光通信,通过理论公式推导分析了系统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及传输距离,并通过仿真研究了相关参数对系统BER及传输距离的影响。2.提出一种基于多通道门控光子计数的同步时钟恢复方案,并建立了该同步时钟恢复方案的模型。基于脉冲相位调制(Pulse Phase Modulation,PPM),通过蒙特卡洛仿真和实验分析了同步头序列长度、门控时钟个数、时隙频率对系统通信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通道门控光子计数方案在时隙频率为1MHz时,可以实现0.875光子/位且误符号率(Symbol Error Rate,SER)仅为1.8×10-3的水下光子计数无线光通信。3.针对需要进一步提高恢复的同步时钟精度的问题,首次将深度学习与水下光子计数无线光通信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同步时钟恢复方法。根据系统模型提出了一种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制作训练数据的方案,分别基于回归问题和分类问题设计了两种实现同步时钟恢复的神经网络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恢复的同步时钟精度,降低水下光子计数无线光通信系统BER。4.为了验证基于深度学习的同步时钟恢复方法在实际系统上的可行性,设计并搭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光子计数无线光通信实验平台,通过实验测试了相关参数对系统通信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时隙内的光子仅为8个时,可以实现波特率为1Mbps且BER为5.4×10-4的水下光子计数无线光通信。
其他文献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飞速发展推动了建筑幕墙行业的迅速增长,并至21世纪初使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幕墙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而且现今越来越多自由曲面造型的建筑形体层出不穷,传统的二维技术已无法实现这类专业性极强,技术难度大的专业分项建筑工程,必须利用BIM技术来实现,但国内幕墙BIM技术针对异形建筑幕墙尚未有具体应用标准和成熟体系参考,所以解决异形建筑幕墙的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如何合理高效
在无线通信中,为了对抗无线信道衰落,尤其是远距离或者小区边缘用户信息传输中的信道衰落问题,扩大小区覆盖范围,中继辅助协作通信是非常有效的技术。近些年来,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在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引起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将无人机和无线中继技术结合起来,能够进一步提升无线通信的性能。无人机具有机动性,配置灵活和高成本效益(cost-effeciency)等
无机发光二极管微显示(LED微显示,即LED microdisplay)技术被认为是新一代显示技术,近年来,以微米尺寸发光二极管(即micro-LED)技术为主的LED微显示器以其高动态范围、高对比度、高亮度、长寿命和低功耗等优点而迅速发展。目前,氮化镓材料体系发光二极管仍然存在着大电流密度下外量子效率下降问题(Efficiency Droop),因此如何提高其发光效率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另一方面,
2021年是教育改革巨变的一年。“双减”政策落地,在行业内掀起巨大风波,部分大型教育机构为了更好地生存开启裁员降薪模式,转型寻找生机。如今,在线教育行业徘徊于“十字路口”,如何在“双减”政策下开辟出新的、正确的路径是整个行业共同面对的难题。2021年下半年,教育界最热词不过“双减”。去年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
全频段通信是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主要方向之一。其中,基于LED的可见光通信(VLC)技术有望在较低成本和能耗下实现室内通信和照明的复用,且具有高安全性、无EM干扰、宽频带等优势。照明用多基色混合白光LED发射功率较高,调制信噪比高,且具有多个波长的独立调制信道,适用于高速VLC系统,但是存在如下困难和挑战:基于结电容、时间常数等简单参数的交流小信号模型不能充分反映LED的调制特性,导致VLC系统发射
当前基于卫星平台的辐射源无源定位技术主要分为测向交叉定位技术和多站时差定位技术,其中测向交叉定位技术受辐射源信噪比影响较大,当信噪比较低时,定位精度不高;多站时差定位技术需要设立特定的数据融合中心分析处理定位数据,且受到时间同步、星间组网及数据交互的限制,实现复杂成本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借鉴超综合孔径成像测量原理,并利用辐射源的空域稀疏特性,提出基于虚拟大孔径的压缩感知近场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阵
高效率、高可靠性的远距离水下无线视频传输具有重要的应用。为了实现远距离的水下无线光通信,高灵敏度的单光子探测器被用于探测接收端微弱的光信号。但由于信道的衰减作用、光量子效应和噪声光子的存在,远距离的水下单光子通信中删除符号出现的概率较大而错误符号出现的概率很小,信道呈现出较强的删除特性和高误码性。字典学习(Dictionary Learning,DL)是一种稀疏表示算法,可高效应用于视频和图像压缩
信道作为雷达系统中组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星载信道属于时变信道,研究并模拟其传输特性,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用价值。对于信道模型的研究,人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贴近实际信道的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做出的信道仿真器,这是雷达系统研发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星载雷达备受关注,国外多年前就已经着手研究,已取得不错成果。然而国内起步较晚,对这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本
互联网中的生态灾害信息异常丰富,主要包括气象、水旱、地震、地质、海洋五大灾害要素信息。但是,由于各个平台的生态灾害数据存储、数据定义等数据属性仅限在平台内部交流,不能做到有效的数据共享,数据之间无法建立联系,导致生态灾害数据“信息孤岛化”,遏制了其综合信息的分析与挖掘。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以生态灾害要素作为研究内容,从web网页中获取公开的的部分生态灾害要素数据,构建生态灾害要素数据共享库并进行可视
云服务器具有存储方便、快捷、成本低等优点,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将本地的数据存储到云端服务器中。当数据脱离了用户自身控制存储到云端时,可能会造成私密信息的泄露。为了保证用户信息的机密性,企业和个人用户选择对信息进行加密并存储到云端服务器。但是当用户需要寻找包含某个关键字的相关文件时,会遇到如何在云端服务器搜索密文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搜索加密方案应运而生。通过研究发现现有的可搜索加密方案大多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