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心”与“词史”是词学理论批评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价值取向的两个概念;在清代词人词作中,将“词心”和“词史”体现为真切的生命体验并兼容为词体艺术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是蒋春霖及其《水云楼词》。长期以来,在词学批评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词心”与“词史”之别,而在最广义上使用“词心”概念,因而把“词史”也涵盖其中,这使得这两个概念一并失去了其应有的词学批评效应。本文试图首先从源头出发对“词心”、“词史”做一些辨析:“词心”者,“古之伤心人”的无限哀婉之心,是将个体生命置于宇宙天地之间的无限伤怀,并体验为词体艺术形式;“词心”概念指向的是生命关怀。“词史”者,词人的“词史”之心流露出的社会历史情怀,是社会政治、伦理政教、时代盛衰之感慨所系,并体验为词体艺术形式;“词史”概念指向的是社会关怀。“词心”与“词史”在词之声情、词情、词境和价值取向上均有不同。正是由于在词学批评实践中“词心”、“词史”概念使用的模糊性,往往导致了对于蒋春霖词认知和把握上的不准确。历来对于蒋词的评价,多集中于其“词史”价值,且以蒋春霖的“词史”之心代替了“词心”。本文认为,蒋春霖是一个融“词心”与“词史”于一身的词人,并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进行了论述;蒋春霖词是“词心”、“词史”兼备的艺术形态,既有“词心”之作,也有“词史”之作,既有“词心”之价值,也有“词史”之价值,本文从蒋词文本入手,并将其与同时代的项鸿祚词、薛时雨词比较,进行了粗略探讨,旨在较完整地把握蒋春霖词。蒋词在词学接受上出现分歧,这正与蒋词既有“词心”也有“词史”有关,也与接受者对它们有不同的认同有关。谭献、王国维、吴梅对于蒋词的接受分歧最具有代表性,本文对此也进行了粗浅的讨论。本文认为,蒋春霖词兼有“词心”与“词史”,从这一点来说,它在近代时期是最为突出的;在清词史上乃至整个中国词史上也极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