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出血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主要的临床特点为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等各种出血,外周血血象显示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该病约占出血性疾病的25%~30%,在临床上主要根据病程长短将本症分为两型: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大部分急性型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6个月内可获得完全缓解,但仍有20%~25%进展为慢性、难治性ITP;慢性型多见于成年女性,很少能自行缓解,缓解率≤5%,部分病例表现出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的特性。目前临床上治疗ITP首选糖皮质激素,临床上的疗效显示部分病人的效果良好,能够治愈,但是仍有一部分病人在药物减量或停药后复发,还有部分病人在用药后血小板计数并无明显上升进展为慢性。对于糖皮质激素依赖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情况,我们推测可能是因为ITP的详细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糖皮质激素发挥作用的信号通路并没有完全揭示清楚,所以导致目前一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 目的: 寻找急、慢性ITP患者血小板存在的差异蛋白,并进行验证。 方法: 分别分离10例急性ITP患者、15例慢性ITP患者[八个月之内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慢性ITP患者7例(糖皮质激素组);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且停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八个月以上的慢性ITP患者8例(非糖皮质激素组)]和10例体检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的血小板。提取血小板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寻找ITP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小板的差异蛋白点,采用质谱分析对差异蛋白点进行鉴定。分别分离另外20例急性ITP患者、30例慢性ITP患者[八个月之内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慢性ITP患者15例(糖皮质激素组);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且停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八个月以上的慢性ITP患者15例(非糖皮质激素组)]和20例体检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的血小板,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验证血小板的差异蛋白。 结果: 双向电泳联合质谱分析发现,急性ITP患者及慢性ITP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中存在着糖皮质激素受体α和β(GRα和GRβ)的差异表达: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健康对照者表达GRα和GRβ阳性的血小板比例分别为(2.31?0.83)%和(2.73?0.89)%,急性ITP患者表达GRα和GRβ阳性的血小板比例分别为(47.69±5.06)%和(60.68±6.91)%,糖皮质激素组慢性 ITP患者表达 GRα和 GRβ阳性的血小板比例分别为(19.03?5.72)%和(40.89?8.98)%,非糖皮质激素组慢性ITP患者表达GRα和GRβ阳性的血小板比例分别为(18.96?5.63)%和(43.01?8.24)%。健康对照者表达GRα和GRβ阳性的血小板比例明显少于急性ITP组及慢性ITP组的患者(P<0.01),急性ITP患者表达GRα和GRβ阳性的血小板比例明显多于慢性ITP组的患者(P<0.01),两个慢性ITP组患者表达GRα和GRβ阳性的血小板比例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上调很可能是ITP患者血小板的一个重要生物学特点,可能在ITP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