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学研究对致病性钩体毒力因子及免疫靶标的分析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mh86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全球范围内的人兽共患病,感染钩端螺旋体可引起黄疸、发热、出血以及急性的多器官衰竭等危害,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此同时也对畜牧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由于钩体特殊的进化地位以及有效遗传操作系统的缺乏,人们对于钩体及钩体病的研究进展一直十分缓慢,钩体的主要致病因子及致病机制仍不明确,亦缺乏相应的诊断及疫苗靶标。直到2003年第一株钩体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的报道,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相应研究不断为人们对于钩体生理、代谢以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和认识提供新的方法和视野。本论文基于对我国致病性钩体主要血清群代表株的基因组测序研究,初步探讨了钩体不同血清群泛基因组的组成,并以核心基因组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这些血清群间的进化关系。另外,通过454焦磷酸测序并结合Sanger测序技术,完成了我国钩体疫苗株56610(401)株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鉴定出了其染色体外环状质粒的存在以及特异的O抗原编码区域。结合课题组已经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另一株钩体疫苗菌株56603(Gui44)株以及国际上已公布的6株钩体(4株强毒及2株腐生型钩体)全基因组测序数据,我们也对8株不同毒力的钩体全基因组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对致病性菌株特有基因的筛选,预测到20个潜在的核心毒力编码基因。在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我们完成了问号钩体56601株、56603(Gui44)株及56610(401)株的表面暴露蛋白质组质谱鉴定,结合优化的表面暴露蛋白预测策略共筛选的81个核心表面暴露蛋白、61个非必需表面暴露蛋白以及122个特异表面暴露蛋白。另外,我们在分泌蛋白质组内筛选到一个保守存在的蛋白-硫醇过氧化物酶。通过实验证实,由基因LA0862编码的钩体硫醇过氧化物酶可以通过非典型的分泌途径分泌到胞外,在钩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保护钩体免受外源过氧化物压力的威胁。重组表达的钩体硫醇过氧化物酶刺激产生的抗体与致病性钩体具有较好的交叉免疫反应,钩体硫醇过氧化物酶和钩体免疫的动物血清也可以发生反应,这说明LA0862可以做为钩体的疫苗及诊断的靶点。
其他文献
从蝉拟青霉T-1上分离获得的6个单孢子菌株,经过诱发、分离、鉴定,保存了7个nit突变株,并通过营养亲和试验筛选出蝉拟青霉异核体菌株55-57、56-57、58-57,以及稳定性好的亲本
从1996年,由加拿大艾博塔省引进一个高含α-亚麻酸的油用亚麻籽品种并于1996~1999年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先后对引进品种的农艺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然后探索在山东乃至东北地区栽培
【研究目的】新生隐球菌是临床机会性致病真菌,能够突破宿主血脑屏障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高致死率的隐球菌脑膜脑炎;隐球菌经呼吸道感染,首先定植于肺部,因此宿主肺部免疫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各个领域的面貌日新月异,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处于现时代背景下的高
2009年春夏之际,全球范围内暴发流行了一株由经典猪流感病毒和欧亚系禽样猪流感病毒重配后而形成的新型甲型流感病毒,即2009年H1N1甲型流感病毒。为了控制2009年H1N1甲型流感
在获得鱼类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LCDV)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建立了淋巴囊肿病毒的免疫电镜(IEM)和斑点免疫印迹(Dot—blot)诊断方法。应用免疫电镜方法检测样品,观
提升清洁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在终端的消费比例,及实现多种能源类型的综合互补配置,是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能源互联网环境下,对需求响应的要求也从传统方式过渡到多能综
为推动储能的商业化应用,考虑应用于两部制电价条件下的用户侧储能规划与运行场景,提出了参与需量管理下的全生命周期储能系统功率及容量配置优化方法。首先,构建了储能参与
偏差电量的处理是跨省跨区电力交易结算的关键环节,首先对国内外典型电力市场的偏差结算模式进行概述总结,然后分析了当前常用的3种偏差电量分摊结算方法,总结其优缺点,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