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证。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可引起医源性疾病。目的本次论文选用心肾不交型不寐证来作研究对象,观察常规针刺基础上施加不同治疗方法是否可提高临床疗效。随着现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失眠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失眠已发展为现今社会上的一种常见病,因此研究针对此病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从而提高对此病的疗效,是具有意义的。中医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功能,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且不引起药物依赖及医源性疾患,因而颇受欢迎。方法本案以随机法将病例分为治疗组于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配合通督调神针法及温灸神阙法。对照1组于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配合通督调神针法。对照2组于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配合温灸神阙法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1个疗程结束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率,综合疗效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情况。对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情况进行评定,再进行组间比较。成果三组治疗后PSQI各成分评分及PSQI总分均有所好转,治疗前后对比P<0.05,说明治疗前后各指标均存在显着性差异,三种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均有显着疗效。对于PSQI各成分评分进行组间比较,三组在改善睡眠障碍评分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等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PSQI总评分进行组间比较,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组间两两对比,治疗组在改善PSQI各成分评分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评分及PSQI总评分方面,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而对照1组与对照2组间疗效无差异。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14例,好转4例,无效1例,痊愈率为36.7%,愈显率为83.4%,总有效率为96.7%;对照1组痊愈3例,显效12例,好转11例,无效4例,痊愈率为10.0%,愈显率为50.0%,总有效率为86.7%;对照2组痊愈5例,显效13例,好转9例,无效3例,痊愈率为16.7%,愈显率为60.0%,总有效率为90.0%。表11显示,经统计学分析三组总体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1及对照组2。结论1.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三种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均有显着疗效。2.治疗组在统计学经PSQI总评分及综合疗效判定均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