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社会学研究视角,以文化再生产理论和涵化理论为依据,从开发旅游的民族村寨发生的文化变迁入手,采用问卷调查、无结构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法收集资料,以旅游开发为界对民族村寨在旅游开发中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民间信仰、民族认同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变迁进行研究,并分析民族旅游以何种方式、从哪些途径对民族文化的变迁产生影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进而探寻如何在民族旅游发展的背景下有效地实现民族文化的开发性保护,促进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的良性互动,以此推动民族旅游和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第一部分,从文献上回顾了国外、国内的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旅游学等学科对民族旅游、民族文化变迁及保护的有关研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假设。
第二部分,调查地概况及样本特征。
第三部分,概述调查地旅游开发前民族传统文化的样貌,然后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民间信仰、民族认同及价值观等方面分析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变迁,并从主体、形式、过程、顺序等角度总结变迁的特点。
第四部分,分析民族旅游通过怎样的途径对民族文化变迁产生影响,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体制上的影响途径:“工分制”与现代旅游管理的巧妙结合;(二)形式上的影响途径:通过“复兴”、“开新”等方式对民族文化进行旅游开发;(三)结果上的影响途径;民族旅游引发的文化交流与涵化。
第五部分,基于以上分析,给出在民族旅游发展背景下实现民族文化开发性保护的策略建议,即民族文化保护的动力系统应源于主体自致,应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确定民族文化保护的对象,应妥善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互动关系,应正确对待民族成员身上的民族性和现代性。
第六部分,结论与讨论。基于以上研究,给出本文的结论:(一)民族旅游背景下民族文化变迁实质上就是民族文化的扩大再生产。(二)民族旅游对苗族文化变迁产生的积极影响大于其消极影响。(三)民族旅游可以成为促进苗族传统文化复兴和保护的有效方式。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还对一些未尽的问题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