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指示语的研究是近年来的新兴热点,在指示语研究史上影响最深远的,当推奥地利心理语言学家比勒(Buhler K.)的指示场理论.比勒认为,所谓指示场就是言语行为中的"我"—"这里"—"现在"主体定位系统.指示场以说话人"我"、说话时刻"现在"、及说话地点"这里"为中心,指示语的意义便是在这样一个指示场中获得填充的.比薹的指示场理论揭示了指示的"自我中心性".巴赫金等人后来提出了指示的"社会中心性",即强调指示现象处于对话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有社会中心性和对话性.这在第二人称指示语的分析过程中是很值得注意的.第二人称指示语有两个主要功能,泛指性和对话性,这为第二人称叙事中"你"的指示对象的转移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指示现象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也受到各领域的关注和研究.语言学家给出了指示的各种分类和功能,然而我们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奥秘,正如我们只看到了冰山一角而忽略了潜伏在海水深处的庞大的冰山体一样.因此,我试图用Fauconnier的心里空间以及他和Turner的合成空间理论来研究分析第二人称指示语,希望这一全新的角度能为指示语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Fauconnier在心理空间(mental spaces)理论中指出,语言是隐藏的高度抽象的认知结构的表层反映.对语言组织的理解不仅涉及语言层面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涉及对我们在说话和听话时建立起来的领域的研究.这些相互联系的领域就是心理空间."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小概念包(conceptual packet)"(Fauconnier & Turner,1996:113).我们在思考和交谈时不断建立心理空间.心理空间可用来描述思维和言语过程中的动态映射模型.合成空间理论是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Fauconnier和Turner等认知语言学家在心理空间理论基础之上探讨一种普遍的认知过程—概念整合(conceptual blending)."概念整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与类比、递归、心理模式、概念范畴和框定(Framing)同等的一般性认知操作."(Fauconnier & Turner:1998) 该文主要通过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以及Fauconnier和Turner的合成空间理论,不仅从认知方面对广告和诗歌里的人称指示语进行分析研究,揭示指示语的用途和效果,对于广告和诗歌的理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更为第二人称叙事中通常研究的第二人称指示转移现象提供了认知分析,具体揭示了第二人称指示对象"合二为一"的现象(Mergence You).由于广告中的指示现象并不是发生直接对话过程中,因此需要研究分析不同的心理空间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判定人称指示语的指示对象和作用.诗歌中的隐喻现象是一种常见现象.由于诗歌的隐喻性,要理解诗歌中指示语的具体指示对象,也必须先理解隐喻本身.合成空间理论为我们分析隐喻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程序.而第二人称指示转移现象也能通过合成空间理论进行很细致的分析.当前所有的研究都强调指示语对语境和言语行为的依赖关系,然而具体采用认知的分析方法却不多见.同样,心理空间理论以及合成空间理论也较多的应用在词汇歧义、预设、隐喻与类比等方面的研究中.该文采用心理空间以及合成空间理论,对广告和诗歌中的人称指示语,以及第二人称叙事里的指示及其理解进行了认知分析.尽管合成空间理论十分抽象,但它有着较强的可操作性,它对认知过程的分析井井有条、细致入微,为我们分析指示语提供了一套新的阐释方案,为我们探索人类的思维与语言的奥秘提供了一条颇有价值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