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院校专业布局调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应有内涵。本研究基于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理论,在明确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的基础上,借助匹配度和吻合度公式分析京津冀区域职业院校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提出京津冀区域职业院校专业布局一体化策略,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本研究通过了解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职业院校专业布局现状,借助匹配度分析方法对京津冀三地进行分析发现,北京市中职学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最为匹配,天津市次之,河北省匹配较差。天津市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最为匹配,河北省次之,北京市匹配最差。推进京津冀高职院校专业的一体化布局,能促使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匹配。通过吻合度分析发现,北京市高职院校生化与药品类、制造类、轻纺食品类、交通运输类、电子信息类,天津市中职学校资源环境类、石油化工类、加工制造类、轻纺食品类,京津冀整体区域中职学校资源环境类、石油化工类、加工制造类、轻纺食品类、能源新能源类、交通运输类、财经商贸类、其他类、医药卫生类、司法服务类、休闲保健类、公共管理类、文化艺术类、教育类、体育与健身类和高职院校交通运输类等25个专业大类与产业结构吻合良好。其余区域职业院校的其他专业大类人才培养规模或“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根据对京津冀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结构等的适应性分析发现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调整京津冀职业院校专业布局应遵循的原则,即适应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稳定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并立足政府、学校和社会提出了基于区域整体调整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基于现实提升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基于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专业育人能力四个调整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