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参数指标及潮气呼吸流速一容量环(tidal breath flow volume curve,TBFV环)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2月收治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7例(其中13例未完成随访工作,数据较完整94例),作为观察组。并按照一定排除标准,排除不符合要求的病例。选取来我院体检的发育正常的健康婴幼儿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统计患儿的临床基础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分别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急性期)、治疗后(缓解期)、随访3个月时、6个月时以及健康对照组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分析主要潮气呼吸肺功能参数指标差别及变化特点。结果1.急性期观察组患儿单纯限制性通气障碍为8例,余86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塞性改变,其中21例为轻度阻塞,49例为中度阻塞,16例为重度阻塞。中度以上阻塞的患儿约达76%。86例患儿中有16例同时伴有限制性改变,即为混合性通气障碍。2.治疗前后肺功能各指标对比:治疗后患儿RR(respiratory rate,呼吸频率)、TV/kg(tidal volume/kg,每千克体重潮气量)、VPTEF/VE(expiratory volume at tidal peak expiratory flow/expiratory time,达峰容积比)及TPTEF/TE(time to tidal peak expiratory flow/expiratory time,达峰时间比)、TEF25%(the 25%tidal volume during expiratory flow,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EF50%(the50%tidal volume during expiratory flow,50%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75%(the 75%tidal volume during expiratory flow,7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期间:患儿在随访3个月时只有TV/kg指标优于治疗后(P﹤0.05);在随访6个月时,患儿的肺功能指标TPTEF/TE、VPTEF/VE比3个月随访的时候(P﹤0.05)更优,但仍未完全恢复正常。随访至3个月时及随访至6个月时,再次发生喘息的患儿分别为51例、65例,未再发组患儿的TPTEF/TE、VPTEF/VE明显优于再发组患儿(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观察组患儿的TBFV在治疗前表现为矮胖型,同时最大呼气流速呈下降趋势,呼吸流速高峰出现了前移表现,呼气下降支斜率增加,向内凹向,治疗后TBFV环渐趋饱满,呼气高峰稍后移,峰值下降,降支凹陷减轻,但还未完全恢复到近似椭圆形。结论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潮气肺功能常表现为中度以上阻塞性通气障碍,主要为小气道阻塞,治疗后其潮气呼吸肺功能参数指标有显著好转。2.随访半年期间参数指标逐渐改善,但TPTEF/TE、VPTEF/VE仍未恢复至正常,未再发组患儿的TPTEF/TE、VPTEF/VE明显优于再发组患儿,TPTEF/TE、VPTEF/VE可较好反映病情,评价患儿气道阻塞变化。3、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潮气呼吸流速一容量环(TBFV环)治疗前后急性期与缓解期呈不同改变,因此可以根据该变化有效判断婴幼儿的气道阻塞情况,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更好地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