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学术语篇人际意义的不断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学术语篇写作不仅是为表征外部世界,而更在于策略性地使用语言与读者结盟来宣扬推广作者主张。在此背景下,不少学者开始探讨学术语篇中的作者立场选择。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大多局限于从发话者角度分析立场,将立场定义为发话者借以表达其对语篇中命题态度、情感、评价的词汇语法手段。然而,学术语篇交际性与社会性决定了作者立场选择不单包括发话者,也蕴含着对听话者的考虑。换言之,立场选择应是一种涉及言者与听者的主体间行为。再者,以往研究很少结合学术语篇的宏观语类结构特征来分析作者立场选择,对攻读硕士学位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语篇写作的针对性也不强。鉴于此,本文试图整合Du Bois“立场三角”理论、Martin和White“介入”系统以及Swales“引言语类结构”模型,构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来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及英语专家作者在学术语篇中的立场选择。Du Bois (2007)受Bahktin对话理论启发,通过分析口语语篇,提出了揭示立场主体间性的立场三角理论。Martin和White (2005)在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人际意义基础上,结合Bahktin对话理论,完善了评价理论介入系统框架。本文将以立场三角理论为出发点,凭借对各类介入语言资源的分析,研究两类作者如何在学术语篇中与读者展开对话,对前人观点、语篇中各种立场及读者潜在态度做出反应。考虑到学术语篇引言部分语类结构复杂,相较于其他部分更难撰写,本文拟定以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的引言部分为研究对象,依据Swales (1990)“创建研究空间”模型分析引言结构,深入研究各语步内的作者立场选择。通过对三十篇语料的定量定性对比研究,本文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母语专家作者在学术语篇中的立场选择既表现出共性,也呈现出差异性,共性大于差异性,这由引言语类结构特征决定。总体而言,学习者比专家作者较少运用介入资源来表明立场,介入资源使用的准确度与恰当性也有待商榷,致其立场选择效果欠佳,无法实现语篇既定目标。在引言前两个语步中,中国英语学习者立场选择较为薄弱。相比于专家作者,学习者在第一语步中较少运用承认和背书策略,却更频繁使用单声和宣告策略,削弱了立场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在第二语步中,学习者较不常用否定、反对和宣告资源来指出前人研究不足及、提出自身主张,其立场权威度不够。第三语步因语类结构相对简单,对介入资源要求不高,学习者相对于专家作者在选择立场时未表现出困难。此外,尽管一些介入资源在两类语篇中分布趋势大体相同,但在具体用法上,专家作者立场选择对语篇修辞目标的实现更加有效,学习者语篇中介入用法不规范、不到位现象显著。本研究有助于加深母语非英语学习者对学术语篇中作者立场选择主体间性及重要性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立场研究不足,为学术语篇立场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并对学术语篇引言部分撰写及教学提供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