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作品的公众诉求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lai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变迁,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它走出殿堂,走向公众,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今天,由于公众成为了艺术的主要消费者,艺术创作也不仅仅是艺术家一个人的事,艺术作品需要加大与公众的互动,甚至把一部分创作权交给观众。徐冰这个随时代的艺术家,敏锐地嗅到了时代的气息,近年来,公众因素在徐冰的作品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究其原因,一个是因为徐冰标榜“艺术为人民”的创作观念,另一个是因为艺术被精英文化垄断的时代已经终结,艺术重新回到了公众生活中来。高雅艺术走向公众即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精英文化在今天的生存策略。本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徐冰创作来源有两个,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二是毛泽东时代的文艺创作观,因此,徐冰一再标榜“艺术为人民”。改革开放后,徐冰接触到了西方大量哲学、艺术学著作,使他的艺术观有了重大改变。他了解到,20世纪的文化领域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已经走下神坛,从精英走向了公众。第二部分:徐冰的作品一直注重学术的深度探索,与公众交流之间有巨大的鸿沟,所以他不断尝试各种手段加大与公众的交流与互动。第三部分:徐冰的三件文字类作品:《天书》,《新英文》,《地书》,正是其作品走向公众探索的一个缩影,无论从作品的切入角度、技术手段还是展览方式,都可以看到这种探索的递进。第四部分:徐冰在试图让更多的公众了解其作品的路上越走越深,有了创造一种新文字“普天同文”的野心。这一方面是因为徐冰作品走向公众的探索,另一方面反映了读图时代的到来。第五部分:艺术走向公众,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精英艺术在今天的生存策略,让公众参与作品的互动或者赋予公众一部分创作权,最终受益的是艺术家。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本文主要通过整体的研究,较为系统的分析了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形成、发展以及基本特征等方面内容,并以中国民间美术中的木板年画、剪纸、印染等为例,将中国民间美术文化的元
作为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宋琨是一个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个案。作为“文革”之后成长的一代,虽然身处于中国城市经济急速发展的变革浪潮中,宋琨的作品却不同于年长与同时代其他人
学校音乐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密切相关。本文所要研究的学校音乐教育制度,是指近代学校音乐教育制度,是以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癸卯学制》为标志,旨
中国传统的工笔画,是中国最早成熟的绘画种类之一,至唐宋时期更有许多经典的绘画名作。但发展到明清时期,工笔画却不在占据画坛的中心地位。世纪末西方绘画思潮的涌入,给当代的工
清朝初期,人才辈出,画坛流派纷呈。虞山画派和常州画派是当时常熟、常州两地重要画派,影响广泛。虞山画派代表人物王石谷为清初“四王”之一,常州画派代表人物恽南田则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