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然而,这样一个曾经在经济、军事领域都十分强大的国家,最终却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政党、政权的兴衰最终取决于是否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为切入点,剖析和解读苏联解体的根源与教训,提出现实启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意义。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论为指导,从人民群众是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主体的具体内容出发,基于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分析论述苏联解体的根源在于苏共长期忽视人民当家作主、漠视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利益诉求。在脱离了唯物史观建立起来的苏联模式下,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丧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政治建设方面,忽视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制约机制长期缺失,官僚特权阶层腐败现象严重,导致苏共脱离人民群众。而戈尔巴乔夫时期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放弃党的领导,推崇西方式的多党制,直接动摇了执政的群众基础,进而使苏共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第二,在经济建设方面,所有制结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体制选择失误,分配制度违背规律,导致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贬抑,造成社会生产活力不足,物质生产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生活水平得不到提升。第三,在思想上层建筑的建设方面,忽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放弃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导致个人崇拜盛行,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观逐渐被边缘化。以史为鉴,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于人民群众,以人民为主体始终是一条生命线。脱离了人民群众,党就失去了执政根基。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惨痛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背离人民的政党,终究会被人民抛弃。当下,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和使命,增强忧患意识,关心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民主权利,坚持推进文化领域以人为本的宗旨要求,才能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